东莞理工学院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 p4?7Nt4;6SD,!9n
学校于1990年筹办, b,+8iY1?6xD2!4L
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 T9+,pI2?5kx8+1j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v2+7OZ9!4oH6:1E
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a28Hs1;5ft8;3S
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k2-,ya7?,nr5-2f
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P4?9qL8.80B4=4d
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T,!9xV5=7qw2!3U
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V7.1oT,~9eZ7;4U
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 k6=2ju5-5vZ7;2O
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g,+3Ta1,Iz3!,Z
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s5-6Zs4-2DU6?3A
2021年5月,我校正式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T13UC7=4Xo9-6k
学校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含370亩国际合作创新区);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30多亩。现有教职工1732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副高职称人员387人、博士797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超2万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2万人,80%左右的毕业生留莞就业创业。 T2~9JA5:6cO9:1s
1,732人 l6?4ak1~8mH6?8h
教职工 a2.5DT,?6gq5-2X
180人 P9.2Vf1?6cr1?4M
正高职称人员 d2-,XW,;,DL8.7R
387人 Q6+2Fa83VH8?8D
副高职称人员 k,.5Es,+5If5-5n
797人 A8-4tQ6!6aw4.3D
博士 R8!1OZ6=,Vw2;4V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2.5万册,有38个数据库、175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IPV6校园网,4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7300多个,出口带宽37.5G;智慧校园建设有190个信息化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c2!5LK4;3GS,=4g
45020 Y9=6Ri13t04=,m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s4;5NJ2!7Ju7,M
(平方米) I1:2dk1.5Rj6=4h
202.5 d13TF5~3SR9-6F
累计藏书 H8=9Fw9.90w,-5K
(万册) o86hP7-4Sz9~5E
38 n6+1oI1~7nz4!5K
数据库 W8:6yi4+7Wh3!9e
(个) d2:7iq,:,pH4~5v
175 0,=5Os4=3nw2.3n
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 D8+,cD6.5aF8~,t
(万册) Y,+1HK5:3y057L
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20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社会工作、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工程、自动化、会计学等1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小学教育、英语、广播电视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4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z2;4Fd1?4Cp6!,R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P8;1SZ,.4s08~5K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j1;5Ih4;1mK3!6M
1000万元 k8.6BK5~7PP8;,j
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每年 k29Dq,~9Ej6-9g
1695名 Y89bf1~1gV2:6j
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Y6+,ff1.7Kf2;4r
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首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5年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 p2=7AZ2~5tr75J
面向全国25个省(区、市)招生,在14个省(区、市)(含已改革省份)第一批本科招生。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695名,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4名,学校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484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B6!4td,;2KY7;2K
与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专业镇街园区和国际名校等创新主体合作,创建了9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获批2个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5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个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案例2件。 A,=4NQ1~9St5=7t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 A2.,yb7~8bh7;9t
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2018年5月,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先后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机械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土木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国际商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土木工程等4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工程科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B,?7PK9~1b06:1n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 h9-9Pu2!1zH,=4J
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Q3?2Ay7=8x095Z
700+人 E7?,rO,3sZ7?9D
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 v2?1jt3-7SP2.5r
2015年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700余人,其中双聘、特聘两院院士等顶尖、杰出人才59人,学科领军9人,学科方向领军44人,学科骨干46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次,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人次,入选“珠江学者”岗位计划4人次、入选“珠江人才计划”3人次,入选东莞市领军人才4人,入选东莞市各类特色人才40多人。 V3-6Bu,;3mb9:4j
拓展境外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元国际化办学格局 u3-7xq9~4Er,+4O
截止目前,学校与英、美、加、澳、法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j8.8Ov7:3Ly7~6f
2015年 V4:4Dy,-,Im6~3I
成立广东省首个粤台联合培养项目——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v7:4mm4?8ZM5=8a
2016年 X6;2oE4:8lj3.8Q
成立国际学院,成为东莞市首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土高校,累计招收来自40个国家的402名留学生。 D2-7PY8;3nf9:3c
2017年 l2?9Pc6?6wo4:4z
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 0,=4Et2!3tx5.2N
2018年 T7!4Pq6-9Gq4;4v
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与古巴、巴西等5个国家共8所拉美大学(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获欧盟委员会立项批准3个“伊拉斯谟+”计划交流项目。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建有多个海外创新中心,未来将加快推进欧洲创新中心设立工作。 A1-5uy5?5Yr8;,W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两步走”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等4个一流体系。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科技成果奖数、研究生规模、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等六项关键发展指标实现“倍增”,力争在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方面实现突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100强,基本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文化、社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国高校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各方学子的向往之地,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o5-1lk1-9bm,?6T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担当作为,落实“学而知不足”校训要求,丰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倡导“爱国奋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登高致远”战略理念,践行“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价值追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n2~7Mp2:,wu57X
(2022年6月) o7?6li7:9QX7!9i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街道东正社区学院路251号(莞城校区)、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1号(松山湖校区) e5?1lY4~9Hl9-1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