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报业集团(无锡日报)数字报简介
《无锡日报》是中共无锡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8月1日的《无锡日报》(前身《工人生活》),至今已经走过了64年的风雨历程。该报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可信性。本报为对开大报,彩印刷,每周出版1、2、4版以上,发行五万份,覆盖无锡市和所辖的江阴市、宜兴市及周边地区。这个城市群的居民消费能力强,消费观念新,在华东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d8.2zn2:8bC4-,F
办报宗旨
《无锡日报》在宣传报道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大报品位、大众口味”的办报宗旨,努力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无锡日报》新闻宣传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办出了特色和风格,增强了党报的权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O3~8GB,!6Ty5;6b
报刊内容
创新 P3~5Zj8:5Gx88E
为了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无锡日报》扩大新闻版,增加信息量,相继创办了“锡山新闻”、“惠山新闻”、“新滨湖”、“教育周刊”、“老年生活”、“无锡警方”、“晚间休闲”等专版专刊,还增加了“瞭望长三角”、“文化大观”等读者喜闻乐见的版面,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提高了报纸的文化品位。《无锡日报》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在实践中确定了“宣传出精品、经营创效益,管理上规范,队伍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在当地和周边地区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 y2.1Ck3!6uu1;4g
版式 K2+2mM,:5iv5:2N
2003年的《无锡日报》再度改版,分A、B、C三个板块和晚间休闲版,共四大部分,增大了信息量,加强了可读性和服务性,更受无锡市民的喜爱。 Q8=6gC3=2Fq,:7h
A版:大报品位,大众口味,具有党报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国内外要闻构成的强势新闻版块。 B5-2aS3+3mL9!3s
B版:晚报风格,热点聚焦,兼有晚报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内容与社会新闻、地方新闻、体育新闻、大千世界、文化大观、了望长三角等,荟萃热点新闻。 D4-4Rt2.,YT4;6d
C版:都市报特色、市井写真、含有都市报的服务性和实用性。有“消费时尚”、“无锡房市”、“无锡警方”、“汽车周刊”、“保健周刊”、“我爱旅游”、“教育周刊”、“老年周刊”等专刊。追踪社会热点,尽显都市时尚。 p8!5BV7.4AU,1S
晚间休闲版:休闲报特点娱心娱情,点击多媒体,信息量绚丽多彩,内容有社会写真大特写,星闻播报、娱乐时光、情感世界、环球视野等。 T3~2GM,.,up,3Z
专版或专刊可满足广告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各类企业或商品或找到合适的专版。直接针对目标消费者发布广告。针对性强、清晰到位、商品信息直达受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报还特辟特价《专栏广告》,让中小企业或个人拥有发布信息的机会。 S,;7bP,?6YD2-9f
发行受众
《无锡日报》重视报纸的发行,发行量稳步增长。《无锡日报》通过遍及城乡的自办发行网络,成为本地的“第一早报”。与此同时,报社加强经营管理,广告收入逐年增长,效益日益提高。报社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发展,进入90年代后,报纸采编出版电脑网络化逐步推开,全面开通编排电脑网络系统,办报告别了纸和笔,进入无纸化运行。 F3;7Sf1.9Xp6:5R
《无锡日报》在江苏省最早上网,已形成了平面媒体与网络、手机及音视频的全媒体化。 A6;,BM,8UR8.1E
作品特色
《无锡日报》经多次改版式,风格更鲜明,内容更丰富,版面更活跃,投递更迅速,贴近市场、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订户数和阅读率都有很大国度上升,尤其是个人订户已占订户的40%以上,本报的三要读者群是国有公务员、企业经营者、拥有稳定收入的市民等社会消费三体。据国内权威调查机构调查,91.2%的无锡市民从报纸获得信息,《无锡日报》占其中的86.97%. 04.9jy3~,UH5!7p
办公地址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新城金融二街1号 U,+,Ml7?4xq5:7V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2011年,无锡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报业集团”)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型”主线,统筹新闻事业、文化产业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向率先建成现代综合传媒集团迈出坚实步伐。 B3?9LK,-1sF6+5t
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调查,报业集团旗下主要媒体万人订阅率、阅读率、首选率、主要读者率、忠实读者率等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进入全省城市同类媒体前三位,《无锡日报》再次进入中国城市党报10强,《江南晚报》入选全国晚报20强、中国地市晚报10强,获得2011年中国媒体华表奖。全年营业收入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总资产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同类报业第一方阵。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取得较大进展,受到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报业协会的高度肯定,被同行誉为“无锡模式”。 08!4iT6~6Ex,+3o
2011年,《无锡日报》提升重大报道能力,引领全市各媒体宣传报道,运用新闻语言解读中心工作,全年重大主题报道10余次,为无锡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营造良好氛围。其中,“率先发展学先进”系列报道作为市委领导干部学习会参阅资料,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其他各媒体紧扣各自定位,强化主题宣传。《江阴日报》、《宜兴日报》发挥区域主流媒体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坚强舆论支持。 z6:2hS1;8kQ9!4H
2011年上半年,报业集团针对《无锡商报》新闻质量事故,举一反三,开展新闻质量月活动,制定《关于严肃宣传纪律确保新闻质量安全的意见》,全员参加、全线整改,查找薄弱环节,制定规章制度,质量月活动取得显著效果。下半年,根据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集团领导带头参加。《无锡日报》以“基层看社情,现场听民生”、《江南晚报》以“晚报记者在基层”、《无锡商报》以“走基层,进企业” 无锡新传媒以“体验职业,体味人生”等为主题,组织记者、编辑走基层,共开辟专栏10多个,发表图文、视频报道400余篇,取得阶段性成果。考核处在国内率先引入央视数据调查项目,每月出具阅读率等报告,为强化新闻质量监管探索新路。 W45Ts8-2yK9!3e
2011年,报业集团先后派员赴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国培训,先后组团赴杭州、温州、宁波、南京等地参观学习,先后接待广东省报业协会、唐山市、齐齐哈尔市等180多批同行到锡交流。各媒体与美国、英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媒体建立友好报社关系,《无锡日报·英语周刊》、新传媒英语版、英语手机报对外交流影响扩大,集团智能客户终端覆盖3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数达6万户,日点击量40万次。中国报业协会城市党报分会开展各类活动6次,办好《城市党报研究》杂志,加强学术交流,得到中国报业协会通报表彰。中国民乐博物馆坚持常年开放,承办吴文化节相关活动,发挥公益文化机构职能。 m,~3hS5+1kj3-3m
2011年,报业集团广告分公司创新活动策略,拓展广告经营,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举办“感知无锡新人居”评选、首届幸福嘉年华等活动,房地产等广告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A4版广告增幅明显,政务广告成长良好 注重广告增值服务,坚持每周免费看房活动。发行分公司加快转型发展,实施“大客户开发、大项目带动”战略开拓新的发行市场,党报进机场、高校、宾馆等开发成果明显。组建澄闻速递公司,江阴市等地发行有新增长 加强内部管理,管理费比上年下降28.7%。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投诉率比上年下降40.3%。印务分公司克服设备老化故障率增加等困难,加强设备维护,保障正常出版,全年印量7.95亿对开张。开拓外部市场,新增2张报纸印刷 外部印刷业务比上年增长19%。纸张分公司应对纸张大幅涨价,科学利用时间差,减少纸张采购成本 拓展文化用纸业务,全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E1:,iu8-6kP4=5V
2011年,报业集团印务板块初具规模,延嘉数字快印新开门店1家,成功收购外贸无锡印刷厂,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基本形成报纸印刷、包装印刷、数字印刷的印务产业集群。广告板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整合吴都、山水、广闻等公司,突破传统报纸广告业务瓶颈,基本形成报纸、网络、户外广告、LED等门类齐全的广告产业集群。发行板块积极转型,应用高科技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智闻公司开发第四代自动售报机、自动取报机,拓展广东、安徽、重庆等市场,售报机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聚坚公司开拓阅报栏市场,加强市场营销,突破传统发行模式,新的产业板块初具雏型。申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无锡园区筹建工作全面启动。太湖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与奥闻公司资源重组,运筹多年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迈出实质性一步。 D,;3yl9-7el2-7i
2011年,报业集团盘活体育大酒店资产,成功置换原民政局大楼,启用为报发公司大厦。盘活马山地块资产,引进凤凰集团战略投资,共同建设无锡凤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7月,举行动工仪式。文化博览大厦完成概念性方案设计。报业大厦工程进展顺利,在金融街B地块率先结构封顶,外装修、内安装等工程陆续展开。与国联集团共同发起组建“国联保险”,着手办理各项申报工作。 O8.1Oh2.1Lt2=9p
体改背景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经过一年多的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实践,初步建立起了更加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适应新闻媒体发展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媒体运作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C2:9Ka32LY6:5c
科学梳理实施“四大分离”体制改革 i,:6Gi5!8jF4-8l
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无锡报业重构宣传与经营“两分离”组织架构,在资源、机构、人员、管理等方面实施了全面而彻底的“两分离”改革。 p1-7NQ5-4rq3+6h
实施资源分离,做大宣传、经营两大板块。将报纸、刊物、新闻网站等宣传资源归类,并继续实行事业体制履行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进一步把新闻宣传做好做优。将新闻媒体中广告、印刷、出版、发行等产业经营资源,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把新闻产业做大做强。将原无锡日报社网络新闻部升格为无锡媒体网站,将原附属于新闻研究所的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变成独立媒体,形成了七报二社一网的新闻框架从集团4.5亿元净资产中,剥离出2.8亿元经营性资产,成立无锡报业发展有限公司,做大经营资源。 j1.9hY2!9cK7~1y
实施机构分设,构筑一体两翼管理体系。一体:即为党委,集团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包括对媒体管理、舆论导向、干部任免、经营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集团为事业性质,建立理事会制度,聘请业内外专家、学者及市民代表参加,为改革发展提供咨询。两翼:一翼为宣传,成立新闻编辑委员会,统筹新闻管理,集团设总编辑实行集团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另一翼为经营,公司设立董事会,同时根据国有资产监管要求,设立监事会 r3~9hZ2=,zj12D
实施人员分开,形成宣传、经营两支专业队伍。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对508名事业编制人员全面进入档案管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由集团统一交纳“五金”,退休时按事业性质办理手续。按照新闻采编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不得混岗、不得相互兼职的原则,对集团1038名员工,进行身份分类,对205名转入公司的人员,采取派遣输出办法。 R5-,pc2:7Lr6?1O
实施管理分类,健全二级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集团与媒体、企业两级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报办集团到集团办报、集团办企业的转变。构筑了四大运行板块,实行不同的二级法人治理或管理模式。第一板块为宣传口,划出11个新闻单位,由新闻编辑委员会领导管理,实行上为非常设机构、下为媒体法人的管理方式。第二板块为经营口,由原12个新闻经营单位组建成五大分公司,由报业发展公司领导管理,新闻产业实行上为法人主体,下为非法人的管理方式。文化产业为一级法人治理。第三板块为党政机关,由16个集团机关,减少为6个,实施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第四板块为后勤服务,后勤部门从党政机关中分离,由虚拟服务外包朝服务外包转变。 h9?7qO4?6yo1?1w
整合资源构筑“四大转变”后发优势 X3-8sa8!3qD1!6P
在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再整合,形成集团优势,发挥集团合力。 f4-4TS1,xg5;2F
整合新闻资源,谋求办报纸到经营媒体的转变。确立定位,做足新闻资源。各报通过财务预算方式强化成本意识,使有限的版面更多地强化了地域新闻报道,在差异办报中形成了合力;实施一报一网战略,创办了一批报网互动栏目;实施一报一刊战略,把报纸新闻资源多级利用。 V4=8At5.4aC6+2f
整合经营资源,谋求分散经营到集约营销的转变。将三大报的广告部和集团广告中心整合为广告分公司,从单一做广告转变为策划、活动、广告为一体的工作室;将原从事户外广告业务的大洋广告公司归并整合为平面、户外、网络广告等综合性广告公司。同时,将三报发行部和集团发行中心整合为发行分公司,将原印务一部、二部整合为印务分公司,形成保证集团印刷和开拓外部市场的生产体系。 h2:1Ue8-30f5~5T
整合人力资源,谋求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转变。打破了身份和辈份,事业性质的干部和工人全部进入档案管理,逐步推进同岗同酬的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到只讲岗位,不讲级别,能上能下,岗变薪变,从制度上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全面实施经济责任风险管理;将传统的组织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E7:,ab91fF,=1K
破解难题着力四大机制创新建设 x4+6ce3;9FS7!5w
着力建立现代媒体集团运行机制。两分离改革后,在集团特质和特征成为事业性质、党委领导、法人治理、多元资本的基础上,积极再造新模式,新闻编辑委员会对党委负责,特质及特征为媒体管理、舆论方向,不从事经营;报发公司对董事会负责,特质和特征为资产剥离、授权经营、法人治理、多元资本。突出综合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了综合考核办,实施对新闻和经营决策后的执行、结果全过程监控。 s6-,KE7~9sy4=9H
着力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设计了财务二线管理模式,一线为新闻产业,为国有全资企业,广告、发行、印务收入除留取扣点后,全部由集团统一调配,保障媒体运行和集团基本运作。二线为文化产业、多元产业。资金相对独立运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o7;9Dg5=2aa4!8v
着力建立现代媒体运行机制。建立媒体成本控制体系,明确媒体法人地位,实行集团办报、管办分离;注重办报与经营紧密结合,经济指标双重考核,成本费用自我约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宣传与经营真正舞成一条龙,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C3=40w7+9OG4!,i
成果渐现初步实现了改革发展双推进 L8=6BD5=9ic1=4s
整体活力有了新的提升。形成了竞争机制,对外形成了集约化优势,增强了与外来媒体抗衡的能力,对内实施了法人治理,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实施了“333”创优工程计划,即连续3年,安排300万元资金,累计培养和奖励“三名”(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各30名,调动了积极性;实施了“3100”人才引进计划,即连续三年,引进100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新闻人才、经营人才、综合管理人才等。 R5-4QQ9!,Yu1;6s
综合实力有了新的提升。总资产快速扩张,达到了7.88亿元,净资产总额达到了6.34亿元;经济效益逆市上扬,利润率实现了较大增长;创办了一批新媒体,实施跨地区收购,媒体规模由9家增加到13家。 C3-4Kz2!4cQ1.,i
媒体竞争力有了新的提升。各报发行量普遍增长15%以上,有的超过了50%;新闻质量控制体系成效显著,重点稿、深度稿大幅增加;各报阅读率、首选率有了新的增长,仅以江南晚报为例,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统计,阅读率达到42.30%,首选率达到33.30%,这两组数据均超出本地市场外来的《都市报》近20个百分点。 b1~,xB8-2rV1?3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