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简介
历史与档案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一级学科,下设历史系、档案与信息管理系两个系,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 I6+8yi5=3rC8!7Y
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12个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历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现有在校本科生432人,研究生609人,外国留学生6人。 M,?6QQ11JD92y
学院本科生培养实行一年级按院培养,二年级后分专业培养。档案学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文理兼招。 y,!1At8?1wp9+1q
【历史系】历史系成立于1925年,为云南大学最早设置的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1995年1月,历史学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普通高校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19年12月,历史学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f1?8ri2!9gd6;6K
目前,历史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历史学),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专门史),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3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高原历史地理”“西南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筑”“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及海上丝绸之路关系整体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科研平台。 z7:9vM66xc9=6N
历史系现设6个教研室(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地理)、5个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西南古籍研究所、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民族考古研究与文物评估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和1个图书资料室。 i1~6WC7=2iF4.7O
历史系将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一流人才培养机制,践行“四个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学行兼备、能力全面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全力建设全国一流的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s3+2mW6+30C7.6G
【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10月,现有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其中档案学专业创办于1984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办于1993年,2019年根据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调整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2019年12月,档案学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2=3pr4=2Qy6~1S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档案与信息管理系获档案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图书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首批获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LIS)授予权。自此,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成为云南省唯一能够培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本科和硕士学位、拥有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少数民族档案研究、民族历史文献学、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方向)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实体,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相衔接,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相配合的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u8:4SO3:7rl6=5S
档案与信息管理系所属学科为管理学,理论性与实践性、应用性并重,在办学上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勤勉、善思”的专业价值观,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能从事档案、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复合型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 D4?,FP7~5Sp3;1a
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基础扎实、培养规范、注重实务的特点,多年来建立了“教学、研究、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在进行专业建设规划时,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学校整体发展紧密联系的思想,稳步发展本科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实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包括教学计划、实践培养模式、实验室与图书资料室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加强实践培养环节,引入更多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贯穿各种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参观、观摩模拟、案例分析、调查统计分析、测试验证,以及独立设置的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业务实习、综合性的年级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科研规范训练、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实践等。 n1?,eJ9:1ki1~3B
现有档案学教研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教研室,设有资料室1个,研究所4个(文献整理与保护研究所、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所、民族档案研究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研究所)。拥有财政部与云南省共建文献整理与保护实验室1个,图书情报实验室1个,实验室下设有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分室、档案管理实训实验分室、信息组织与检索实训实验分室、声像技术实验分室和文献数字化技术实验分室,购置有仪器设备数量370台(套),仪器设备价值总627万元,拥有缩微胶片冲洗机等多种专业教学实验设备,以及图书馆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软件系统,具备了完备的教学实验条件。建立实习基地近20个,日常教学周期内组织学生到云南大学档案馆、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昆明市档案馆、盘龙区档案馆、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机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且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培训、知识讲座和展览等活动。 W7=4qM7-8TD9~3t
专业介绍
- 历史学(国家历史基地班) M5=3UA5?9dd3+2j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培养能在国家机关、文教、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C3=8eX2?1lB2;6J
修业年限及学位类型: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校实行的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至7年内完成学业。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Y27Wg3!4fD3+6i
主干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中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课程。 x7-6dB4=9OW5!5O
推免政策:本专业招生60人,学生在第二学年通过考核实行分班教学,其中历史学(国家历史学基地班)40人,普通班20人。本专业推行学士—硕士—博士分层培养制。历史学基地班以远远高于普通班级的比例(50%)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F7;5dN3:7su2=7S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党政、科研、各级各类学校、文化及出版部门、考古和文博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d5!2dA1.9GS1-1P
- 档案学专业(文理兼招) D3~1bs8+5ao2!6i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可在档案馆、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中心、人力资源部门、办公室及史志办等部门从事文件与档案管理、信息与知识管理、编史修志与信息开发以及文秘工作的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 06.3OR7:1qX36c
修业年限及学位类型: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校实行的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至7年内完成学业。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J3~3Fk5+8Wv1.8U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概论、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文件管理、历史文书学、行政管理学、民族档案概论、档案信息化建设、外国档案管理学等;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档案管理实验、档案保护技术实验、档案数字化实验、电子文件管理实验等。 w6?7MJ3=8ai6:20
就业方向:国家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文件与档案管理部门(资料中心)、办公厅(室)、人事管理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史志部门、文档管理软件公司、文档管理服务公司;相关教育和科研单位等。 J6.5cI3+2Ur6?3D
-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文理兼招) e5=6ep2;9wt9=1Y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信息管理与数据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可在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以及图书馆与情报等部门从事信息知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和挖掘利用等工作的复合型信息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J8:5iE2=6Wt8+9h
修业年限及学位类型: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校实行的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至7年内完成学业。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A5-2LC8+3Uy9=8u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概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分析研究、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技术、数据科学导论、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主要专业实验包括信息组织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数据库设计开发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数据挖掘实验等。 r3!8Or4+,ws6+,f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等单位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咨询与服务、信息分析预测、网站信息更新与维护、信息系统管理等各项相关信息工作。 k6.,IN4-4aQ1?8W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东陆校区 t85Zt7.7JQ1-9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