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简介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防治生态灾害、生态经济安全、气候安全。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简称森环森保所)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老一辈专家的引领作用以及中青年专家的骨干作用,以建设和保护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不同时空尺度和多学科联合,重点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森林健康维护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及科研技成果推广。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在着重解决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研究所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取得良好进展。 g,:4AC5?5NN3!5L
森环森保所现有职工179人,其中:离退休职工63人,在职职工116人。在职职工中,有研究员26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42人,中科院院士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务院参事1人,九三学社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副主委1人;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农林委员会副主任1人; 78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4人。 e7~3uU6+9KJ1+9Z
研究所拥有以森林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环境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七个二级学科为主体的学科群。包括植物病原与病害管理、森林病理、昆虫生态与害虫管理、天敌昆虫与生物防治、昆虫病原微生物、森林防火、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网络管理、功能生态与野生植物保育、植被与恢复生态、森林生态、森林水文及水土资源管理、环境与污染生态、植物检疫与外来有害生物、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鸟类及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共16个学科组。建立有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森林昆虫标本和森林病害及线虫标本的标本馆。拥有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保护学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6个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以及国家林业局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虎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国家林业局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国家林业局碳汇计量与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林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研究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等10个国家级研发和管理中心。 J8;,BS51bQ2=2c
研究所设有生态学、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在所学习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120人左右。随着国家需求和学科的发展,森环森保所在职人员、流动科研人员以及来所学习的研究生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E6=8aW5;70A1?2L
多年来,森环森保所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一直比较活跃。与1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著名林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平均每年接待来所访问、考察和项目合作的国外专家达50人次左右,出访达30人次左右。 F,;,yu8!6Nh4=7A
“十二五”期间,森环森保所共主持承担395项科研项目,每年新增项目平均保持80项,内容广泛涉及森林生态和森林保护两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协作机构达20多个省(区)60多家科研单位。五年来,共鉴定验收科研项目76项;制定行业标准9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多篇;在国际会议上做小组报告42个。 P4+7Ni9?9sW2~2a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森环森保所将积极进取、努力开拓,主动适应国家林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常态,以及国际科技发展新趋势,根据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和研究所整体优势,进一步通过完善和拓展现有研究方向,强化机构能力与基础条件建设,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加强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努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争取到2020年,把森环森保所建成我国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领域的国家级核心研究基地、监测评估网络中心、科技咨询与服务中心,建立起国际一流的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机构和研究体系。 r1=8RU5!9wD2~5z
历史沿革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前身(1951-1998) P3;1FV2~,0t4:7f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于1998年5月4日根据《中国林科院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由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和森林保护研究所合并成立。 1999年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人发【1999】68号文件定级为副司局级单位,2005年林人发199号。2005年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中 央编办复字【2005】143号文件本研究所正式成为独立法人单位。 j1?4D02-,0j3:8r
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和森林保护研究所均源于中央林业研究所(1951—1958年)的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昆虫和病理研究组,之后又相继增加了森林防 火和野生动物两大研究内容。1958年在中央林业研究所的基础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森林生态室、森林经营室、昆虫室和病理室隶属于林业研究所。 1985年1月中国林科院发文批准原设在科研处的综合分析室为院直属单位,名称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析中心”。1994年中编办[1994]20号文 批准“中国林科院分析中心”更名成立“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林业部林人通字[1994]34号文批准在原分析中心25人基础上从林业所生态室、植物室划 转40人成立森林生态环境研究所。 1993年中编办[1993]78号文批准成立“森林保护研究所”。林业部林人通字[1994]34号文批准从林业所昆虫一、二、三室,病理室,野生动物 室与鸟类环志室划拨编制60人成立森林保护研究所。在研究所的发展历史上,产生了许多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也正是他们的工作,奠定了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学的 发展和地位。 f2?8YG9.5NR8~2L
中央林业研究所所长陈嵘先生是我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人,著有中国第一部树木分类学巨著“中国树木分类学”,编著了“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森林生态室 主任阳含熙院士在二十世纪50年代即开展了杉木人工林的气候区划、林型分类和生态定位观测。1979年首次应用微机做出了“中国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吴 中伦院士是中国松科分类的权威,我国著名的森林地理学家、森林生态学家。1939年即著有“四川峨眉山的植物研究”。后任中国林科院副院长 (1978-1982),期间主编了“中国森林”巨著。郑万钧院士(1962-1983)任副院长和院长,他是我国著名的树木分类学家,编写有“中国植物 志”7卷,定名活化石“水杉”,后又主编了“中国树木志”巨著4本。萧刚柔先生是我国森林昆虫学的创始人之一,主编了《西藏昆虫》、《中国森林昆虫》第一 版、第二版、《中国经济叶蜂志》、《中国扁叶蜂》和《拉汉英昆虫.蜱螨.蜘蛛.线虫名称》等著作。袁嗣令先生是我国森林病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先后编著了 《植物病害防治》、《森林病理学》、《国内外杨树病害研究概况》、《林木病毒学》、《杨树病害及防治》、《菌根研究的方法及原理》、《40年来林木病害科 研工作发展概况》、《中国乔、灌木病害》、《油橄榄病虫害及其防治》、《Diseases of Trees Caused by Mycoplasma-lik o6?4Ke37se1:2h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