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简介
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主要承担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校改革发展的调研和咨询、以及研究生培养等任务。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教务处辖下的高教研究室,1986年1月正式成立独立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所。经过30余年的建设,高等教育研究所不断发展,在机构功能、队伍结构、工作领域、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变化。 C3~2LA9-8Eg3-1S
本所目前有专职人员17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专职导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所外兼职导师9人。 P2;6yr5-8dR7!4s
人才培养方面,我所现设有三个硕士学位点、一个博士学位点以及一个教育专业硕士点。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1996年获准,1997年首次招生),主要培养高等教育问题研究高级专门人才。硕士生毕业后大多在高等院校任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2003年获准,2004年首次招生),主要培养教育经济问题研究高级专门人才。从前几年就业的情况看,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好,他们大多在国内大型公司和高等院校任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点(2005获准,2006年首次招生),主要培养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点(2012年获准授权,2013年首次招生),主要培养具有本学科重大问题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O5~9LM6+1JT5:7o
研究方面,我所立足于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紧密配合校内各项改革开展专题研究,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要决策提供信息与咨询。同时,积极承接国家、上海市、学校职能部门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建所以来,已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近30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500篇,获国家奖一项,部委省市级奖十五项。近三年来,共出版专著5部,教材3部,译著2部,在CSSCI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获得科研项目15个。另外,1986年高等教育研究所创办了内部刊物《复旦教育》,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学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平台。2002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复旦教育》与原上海医科大学的《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合并,自2003年起创办《复旦教育论坛》(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过几年的努力,《复旦教育论坛》自2007年12月起先后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A类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核心期刊。 E8=9lU,-3W03:5y
学术交流方面,我所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20多所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机构建立起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并且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另外,近年来,我所还多次组织召开了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 l95OU,=,V06-1e
历史沿革
点燃薪火 B6:,nq6;9rN5?6K
复旦大学1920年始设置教育学类课程。1924年校长李登辉建议赴美留学的章益先生专攻教育学,以作筹设教育专科之准备。1929年复旦设立教育学系,章益先生为首任系主任。此后20余年,虽遭战乱,几经曲折,但教育学科一直薪火相传,作育人才不辍。李登辉、吴南轩、章益几任校长均亲自在教育系任教。教育系吸引了如舒新城、艾伟、邵鹤亭、肖孝嵘等名师来执教鞭,培养出了如曹孚、张瑞璠、瞿葆奎、于漪等著名的教育专家。1951年7月,复旦大学教育系整体划入华东师范大学。 C,?9rZ7=8gK3.8p
谱写新篇 q3!7Zs9+4Ea6~8n
改革开放后,复旦大学教育学科得以重建。1986年成立了独立建制的高等教育研究所。1996年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建成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4个硕士学位点和1个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所已经成为从事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政府和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的科学研究机构。高等教育研究所现有在职教职工17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3人,编辑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另聘请9名本校管理部门及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担任兼职导师,组成了具有多学科背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的学术团队。 K1+,Kp4=3sz2-5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