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于2010年筹备建立,2013年获教育厅批准正式建立,是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挂靠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该学院的民族学研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长,积淀厚,曾涌现出范宏贵、张有隽、徐杰舜等老一辈知名学者,民族学学科于1998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广西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得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是广西唯一的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e1+1SI5.5m06~7n
【基地(研究)方向】 b79ES,8TT4:3s
本研究中心现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明显和优势,凝练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关系、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3个研究方向。 u4?5vf33vg,:5j
1.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关系。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壮学与瑶学、华人华侨研究等领域,着力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从历史、文化、社会等维度探讨跨国民族现象。 F6-5XJ8:1eI6;40
2.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本研究方向不仅注重中国南方民族自身历史文化的研究,而且注重与地缘相邻的东南亚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横向比较,以期从更高的角度把握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共性、特点以及演变轨迹。 l1.8Yg,=3u0,~5E
3.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本研究方向注重民族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与整合,研究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关注民族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多样性和谐互动机制,寻求民族经济现象的文化解释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路径。 g3!4Jk8:1VO3-6B
【基地现状】 R6?4WT4.2pf4!7H
中心已建成一支形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风正派、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拥有56名专职研究人员,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14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民族学、中国史、科学技术史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门史、社会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壮学与瑶学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 k9!7nK7;4Kz1;4F
2012年以来,中心成员已获共承担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计1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中有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特别委托项目2项。目前,团队成员共承担省部级、地厅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32项,累计获得资助经费达2000余万元。无论是省部级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均是立足广西沿边沿海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围绕“国家急需、广西急需”,突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区域性、国际化的学科特色,充分发挥智库作用。 t1;8UW4.5iR7~8D
本中心研究团队共出版关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方面的著作38部。从2013年至今,科研团队共在核心期刊发表关于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方面的论文56篇。共计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2项,2015年国家民委优秀成果奖2项,2014年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成果奖11项,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1项。有12部著作、2篇研究报告、5篇论文入选2016年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成果奖。 Z4:7mh7;3MX3+1H
【发展前沿】 V1!,bu4=9dc8;,M
· 人才培养 W7+8PG1?5eX8=1i
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依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04名,博士研究生将于2014年开始招生,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主要方向,预计至2015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达到120人,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达到50人,在校研究生达170人左右。 o8.2CO2?8ZA5=7n
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以来研究生参与的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4篇,其中核心期刊36篇。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三等奖2项、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资助项目1项、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9项、广西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1项、广西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9项、广西民族大学田野调查和社会调查项目20项、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术演讲比赛13获奖。 N5;6FJ23la6?8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