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简介
学院成立于2003年7月,是由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科学部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以及政法系的历史学专业整合并组建起来的教学科研型单位。现设有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3个系,现有在职教职工68人,其中高级职称34人,博士38人,博士生导师12人。2017年获得“广西工人先锋号”称号,2021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m8~1gr4-2sG9:6h
学院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招生方向,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暂不招生)、人类学(暂不招生)5个本科专业,其中民族学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历史学拥有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和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人类学为国家民委特色专业。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共1294人。 L4?6GR,:3Uw25m
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的设站单位,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民族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民族学)、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基地(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西人口与城镇化研究中心、广西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西边疆研究中心、桂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民间文献与记忆研究中心、互联网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经济研究中心、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影视人类学实验室、民族工艺实验室、社会调查与个案工作实验室、民族染织智慧实验室、体质人类学实验室、历史文化实训室、文博综合实训室、民族学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及民族博物馆、民族学博士点资料室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与教学资源。学院近6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项;出版著作75部,发表论文331篇,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5项。 p8+8gm6!4Bo3=3T
学院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书香民社”读书活动月、“相思湖畔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我思故我在”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竞赛以及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各专业实行导师制,由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申报与写作、学科竞赛等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生一艺”的技能。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在专业学习、竞技比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累积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75个;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三届获全国三等奖;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铜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辩论赛、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同时,学生考研氛围浓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50%以上;学院注意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坚持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的原则,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就业质量高。 M7~,jV6,qR7~7D
学院发挥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作用,在广西民族文化挖掘与整理、民族团结教育和边疆治理中发挥专业特长。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入选第一批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博物馆是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西科普基地、广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南宁市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承办19期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国培计划”培训乡村教师600余人;签订社会服务项目47项,服务社会人群3000余人。向各级部门报送咨询报告20篇,部分被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办公厅、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办等批示采纳。 E8;3u09?,vi7.4Y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课题合作、资料交流、人员互访、讲学与考察等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有12位老师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爱尔兰、菲律宾、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老挝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访学交流,并与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老挝新闻文化部文化研究所、越南汉喃研究院等国外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先后在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及中国的昆明、南宁等地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会议,以及明乡人故里文化论坛国际会议、全球Diaspora(移民社群)面临的挑战和方向国际学术大会、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稳定与繁荣—中越边境族群关系学术研讨会、婆罗洲华人国际研讨会等十多次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等,为我院与国内外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03;3ZL6~7cj8!5k
学院创办有《民族学人类学》(年卷)和《多彩天地》学生刊物,及《中国壮学文库》、《中国壮学》(辑刊,不定期)、《瑶学丛书》等学术刊物。 l7.8qn8.5ha3=2k
(2022年6月) z2;6rI4:7Af6+,a
历史沿革
学院是由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科学部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和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以及政法系的历史学专业整合并组建起来的教学科研单位。 s1.20N2~1af4?1E
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3年7月17日设立的民族学研究室。1984年8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批准民族研究室升格为民族研究所。1997年,更名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1988年招收第一批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专科生,1995年招收第一批民族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目前,学院仍保留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牌子。 m2~8rD3=5cj4-8C
1960年,历史系创建,首次招收本、专科生。2000年3月,社会科学部申报社会学专业,于2001年9月开始招生,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2个方向。2002年9月,社会工作专业获准招生。2003年7月,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4个专业及师资力量整合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l1!6pd8+2tT2:3Q
2005年,广西教育厅学位办将人类学学科列为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获批设立人类学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2014年成为国家民委特色专业。 u9;2gx3?3zf1:3S
2014年,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至此,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平台。 l1+7cj4~5T02!6I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