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由著名动物生态学家寿振黄教授和夏武平教授在1962年创建的动物生态研究室。1994年由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迅猛发展,动物研究所成立了保护生物学研究室。1997年6月,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战略需求,由动物生态研究室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室合并为现在的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任主任戴家银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 O4+,Lv4~6KL75B
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及学科发展前沿,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理论和资源保护策略研究,探讨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生态学和遗传学机制及保护对策,阐明环境胁迫对珍稀濒危动物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评估物种受威胁状况,提出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措施,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履行国际公约服务。 Y3;2MD8:9Nm,~3g
实验室强大的研究队伍在动物行为及其适应机理、动物濒危的生态学和遗传学机制以及受威胁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雄厚的研究实力,许多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Science,Current Biology以及本领域的主流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实验室在国内外亦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成果被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引用以确定物种的保护地位,被国家管理部门采用以编制特有物种的保护行动计划。 B6?4yL2=6MX1:3E
本实验室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解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学科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家的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和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战略对策。同时建设成为我国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咨询中心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Y7.4Ud3=,zU3?6z
研究方向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将以揭示珍稀濒危动物的濒危机制与拯救濒危动物为目标,开展前瞻性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工作以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开展动物行为及其适应机理、动物濒危的生态学和遗传学机制以及受威胁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履行有关国际公约服务。 D9-9Uj4.2WX7-2j
(1)动物行为及适应机理 Z,4Fc3;5so,~2y
重点研究动物各种行为模式及演化和动物行为对策及进化适合度,探讨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行为适应机理。 O4!1zN7:4qx1?2q
(2)动物濒危的生态学机制 W2-2qn26MK,!2R
重点研究生境破碎化的生态学效应和各种环境胁迫因子(如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和疫病等)对动物种群生存力的影响,探讨动物受威胁格局,评估其绝灭风险,揭示导致动物种群衰退及濒危的生态学机制。 E8:9aJ2;2zs8.3p
(3)动物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L7!7bm9~9CA3!7v
重点研究动物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探讨影响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揭示导致动物种群衰退和濒危的遗传学机制,提出维持濒危动物进化潜力的措施。 y9=3hY92Wh6-5e
(4)受威胁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 H6:5y04+,rU4!1T
从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协助国家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野生动物资源监测和管理方案,提出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措施,对野生动物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确保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Y,;3sg8+5DL74u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M58dz7+9fb37w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