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简介
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前身是闻名遐迩的前黄双桥书舍,为前黄地区的文昌之地,迄今已走过百余年峥嵘岁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989年 “景德楼”“铭德楼”“广德楼”投入使用,老校区正式搬迁。在区教育局、前黄镇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下,1998年开始大规模扩建新建,于1999年基本完成学校的改扩建工程,1999年通过了江苏省实验小学验收,2004年接建了目前启德楼连廊西的几间教室,2007年完成塑胶跑道的新建,2012年实现了班班通。 K7?8wY3;,XY5.8E
学校精巧秀气,朴素典雅。占地面积24442平方米,生均占地16.1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9580平方米,生均面积6.34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面积6000平方米,生均3.97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7680平方米,生均5.09平方米。 f3=2ZM2=9BI7~2P
学校拥有普通教室34个,专用教室18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个,卫生保健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团队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综合实践活动室1个,多功能教室1个,音乐教室3个,美术教室2个,科学教室2个,舞蹈房1个,50座标准微机室2个,科学仪器室1个,音、体、美、科都配有相应的器材室。学校现有计算机282台,其中学生用机211台,生机比达7.2:1;教师用机71台,师机比为0.86:1。 k,!5Ph9?6xY6~1Z
学校现有学生1510人,教职员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在编教师79人,备案教师4人,聘用教师6人。在编在岗教师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81人,大专1人;获得小学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23人,占总人数的27.71%;获得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48人,占专任教师的57.83%。五级梯队教师共18人,其中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1人,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1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5人,占比21.69%,近5年内新增五级梯队教师 5名。 M,=1mF1=2Jn7?4q
前身史略
瀛洲高耸春风兢,吾道乐南行,满门桃李兼红杏,美哉小学生。来游两载韶华迅,狂简首裁成,跃从中道,业参上乘,褎然十四人,着鞭争自奋,不凡于此望诸君!省学国学,与年俱进,显亲复扬名。 t6-30a7+,yI3:9x
--武进县立第十八高小第一届毕业歌(1913年) 05=4Vu4,FJ8?7X
一、前言 e8;2rZ2=4S0,=7N
清末民初,封建帝制崩溃,欧风美雨东渐,新旧思想冲突激荡,制度变化多端,新旧参差,五彩缤纷。废科举,办学堂。民国元年至二年(1912-1913),政府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入学年龄为6岁,整个教育年限为17-18年。小学7年,分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大学预科5年,本科3-4年。另,下设蒙学院,上设大学院,不计年限。此学制施行至民国十一年(1922)为止。 s9:8Ig,:3Aj4-3l
武进县城乡普遍执行《壬子癸丑学制》,当年史料已如凤毛麟角。笔者收藏部分原始资料《日曜惜馀会杂志》,现整理成文,以供学者研究参考。 l9;5xn9!3zw7-9Z
二、史料由来--《日曜惜馀会杂志》简介 C2~4ll68dF4~9e
该杂志为年刊,现藏有第二卷(1914),第四卷(1916),第五卷(1917)品相陈旧,色暗黄,有缺页,钢板刻字,元书纸油印,双页线装本,开本26.5×15.5厘米,封面题签与署名为该校教师罗骥孙墨笔楷书手迹。内容驳杂,不设栏目。兹以第二卷(1914)目录记录如下:(1)省视学报告二年度视察;(2)省视学报告三年度视察;(3)县视学报告;(4)留别诗八章;(5)前黄八景诗;(6)联语丛录;(7)县立学校一览表;(8)区域及学务委员表;(9)东晋十六国表;(10)清世祖叹世歌;(11)孟子之事考;(12)亚东病夫小传;(13)中西祘术源流考;(14)开方歌诀;(15)音乐源流考;(16)晚游周都堂墓记;(17)小学教育谈三种序;(18)种瓜说;(19)尺牍丛稿;(20)学校卫生;(21)生理卫生;(22)三年度县市乡立各校概祘表;(23)三近小学记;(24)本校一、二年度小史;(25)本校三年度小史;(26)三年度同学录序;(27)三年度同学录。 Z1.5Yr2-1K04+8T
“日曜惜馀会”名称由来。当年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为七曜日。民国改元后,学西方以七天为星期,日曜日即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依次类推。当年高小生,不论城乡,实行寄宿制,周日不准回家,后来规定两周回家一次,半数轮流,教师轮流值班。1913年2月26日,该校成立“日曜惜馀会”,立章程,规定日曜日上午10-11时,下午3-4时,由各科教员轮流讲授课外知识,使学生“知惜阴之必要,馀力之当宝”,取“惜馀”两字,用功求知,发奋图强。 x8.2Kp6+4Oc8+7s
三、当年办学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Y9.6CQ,!2BZ4;6m
武进县当年教育事业发达,据民国三年(1914)6月12目省视学臧祜(福庚)向省行政公署报告:“去年(1913)该县初高等小学校348所,以(与)全省各县比较,该县最占多数。”可见武进在全省之地位。 P3;2ZM1:6cv7!2l
但是,与其他各地一样,校舍非借用寺庙即租用祠堂,十分简陋,没有专门建筑的新型校舍。师资奇缺,许多是塾师转业,非驴非马,误人子弟。因借寺祠而地方势力强荐教员,甚至四时祭祀,必须停课。而所荐教师多数不称职,谋去一人而全校倾动。市乡学校设置,均由地方势力合并私塾,拼凑生徒人数,要求当局承认,如不承认则以自行停闭、遣散生徒相要挟,新旧斗争,反复动荡。1916年,县立学校有甲种师范讲习所(即县师),女子师范各1所,高小18所,女子高小2所,共计22所,经费由县附加税及官田田租收入,由县教育款产经理处筹集管理,总董为赵颂眉,副董为高镜清。县知事公署统一支配。全县36市乡[武进市、通江市]分10个学区,每区设学务委员管理。市乡立初等小学,原由自治经费解决,1914年废自治,经费来源不足,武进市停办6所初小。由于争权夺利,形成城乡两派,值到1937年抗战才停止斗争。 Z9+3bn5:,qD6~4G
该杂志记载,当年武进县有共和党、进步党组织,负责人常到各校视察。如1912年8月10日、9月18日共和党武进分部陈振鹭、分部部长史成先后来三近高小视察。影响舆论,在言论上有一定自由。故该杂志亦刊载一些带有讽刺污辱性的诗文,指名道姓,攻击某视学、某校长,一时风气,虽不可取,但双方坦然,未引起纠葛,可见当时社会之相互宽容。 a,?2yO5-40B2!,Y
当年高小学生年龄偏大,自主能力强。师生比例为1:7-10,好管理。因此每学期有一次全体师生外出参观旅游,有邻近步行的。有出游外地的,如租船4艘,前往教育发达的无锡、南通等地参观名校,观摩教学,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得益匪浅。 O2.3fQ3;4Hx7-8p
在当年新旧斗争中,第十八高小取得如许成就,受到省公署表彰,县公署通令嘉奖,其中经验教训值得研究。1917年秋县视学徐学竞教改方案拟裁并第十八高小,校长越县、道两级公署上诉省公署,省视学伍崇宜迅即来县实地调查,准予保留该校,其办事效率之高即在今日亦不多见。 H7?1O05-4gn3?6O
四、十八高小简史 L99cF1?,yI,!9h
常州南郊前黄镇,文化底蕴深厚。杨氏望族,人才辈出,明代有进士2名,举人3名,有状元杨廷鉴。清代有杨氏举人21名,进士10名,清康熙年间有著名学者邵长蘅。镇西端临河,有明给谏毛古庵故居,书斋称“三近轩”。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毛氏后裔毛丕基与升西乡孙清载、从政乡史汉、太平乡孙润章联合禀请创建“三近书院”,取《中庸》:“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之义,榜其门额。且取升西、升东、从政三乡接近之意,为三乡生童肄业之所,主讲胡桂清。知县王其淦批准每课由县捐廉津贴六千文,后来月拨盐规钱十千文用。书院又名“三近校士馆”,又名“双桥书舍”。有正厅三进,左右厢房,其28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废科举,办学堂,改组为“乡立三近高等小学堂”。因办理不善,生徒不足,宣统元年停办。 V4;1xq,8Pi6?8f
民国元年(1912)5月19日,由升西乡乡董高镜清续办,借用杨大宗祠(杨状元祠堂),改名“乡立三近高等小学校”,学生30余人,分一、二年级。[《武进县教育志》误为宣统三年(1911)创办的两等小学]民国二年(1913)9月8日,收归县立,称“武进县立第十八高等小学校”。校训:“好学、力行、知耻”六字。民国六年(1917)9月29日改称“武进县立第八高等小学校”,11月11日迁往本乡首镇礼嘉桥,暂设王家祠堂。校长李法章(绎之),六年之中,三长斯校,建树良多。十八高小原址前黄镇杨大宗祠,留有初等小学国民班,1923年3月独立办学,改称“乡立第四国民学校”。1927年3月,中共党员陈枕白(无锡人)为校长,改名“前黄公学”,成为中共武进县委的地下活动据点。 s3.3Zb36Gw5:7q
由上可见,前黄小学校史应以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废科举、办学堂改组为“乡立三近高等小学堂”为始。 T2-,Gt9;3MM7;4T
五、十八高小剖析 B3-9uB9~3BI7;3a
(一)教师与课程设置 r3=9rK5?2eA7~7C
民国元年,教制尚在探索,课程常有变更。今将主要人员及课程,以人记事,以见其演变过程。 R3.4TS8:8QF6-4M
徐晓卿,字奂光,南夏墅人,日本宏文师范学堂毕业。常州祘学“三杰”之一。创办三近高等小学,1912-1913两年义务教学,1914年6月26日任校长,1916年2月辞职。后去黑龙江师范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回乡创办常州潜化祘术专修馆,后改私立潜化中学。1937年逝世。 X6~5ah8~8Im1.,a
李绎之,字法章,号冷厂,光绪六年庚辰(1880)生,前黄八斗桥人,1905年至1909年毕业于南昌江西优级师范学堂,曾任江西省立中等工业学校兼客籍学校教员、提调、代校长。辛亥革命后,被江西都督吴介璋(武进人,字复初)聘任为都督府秘书长兼监印官,1912年夏因父丧辞职回乡。于1912年至1917年六年中,先后三长斯校,并任第五区学务委员,建树良多,备受省县当局表彰。后执教于江苏代田女子中学、无锡竞志女子师范学校等、有《梁溪旅稿》初编2卷、二编2卷,《冷厂文存》1卷。《江苏艺文志·常州卷》有载。 i2.7HL9=9ER36m
高敬轩(景宪),前清附生,民国初年县议员,省五中教师、乡立三近小学创始人之一。1912年7月28日被校员(即教员)公推任校长,至1912年11月13日辞职。兼任国文、历史、修身科。 I5;7EU7?1OO1!6Z
徐晓卿,任理科、祘术、地理,1914年6月26日任校长,仍兼原课。不领薪水。 o,:4fD1.10a5!3C
卞荣,字禄夫,任英文、图画、手工、体操、唱歌、兼学生管理,1913年辞职。 T6+,gj6.3cu5:4h
李绎之,1912年7月28日任地理、历史、体操、唱歌、修身,1913年9月8日任校长,1914年秋兼第五区学务委员,辞校长,仍兼修身、祘术、代数、唱歌、农业及学生管理。 L4?5yS1:5NU7;8J
吴达,字乐耕,1913年春至1914年2月,任英文、理科、兼学生管理。 i7-9BL7.4tt5.1T
吴復,字馥卿,1913年至1914年2月,任英文、手工、图画。 z8+4pg6?5ej5:,X
王铣,字吉人,无锡人,京师大学堂本科毕业,1914年春至7月,任理科、祘术、图画、手工、体操、生理卫生。 l1:2dB8-8an4=7v
唐泳,字沄伯,号六讬,前黄人,1913年春至1914年7月,任国文、历史、珠祘。 P2~3Vt5.6NF6=8Z
顾云鹏,字翔九,无锡人,江西萍乡煤矿中学毕业,1914年春任英文、地理、手工、图画兼学生管理。 P79hW1?4VW1-9i
屠宇昌,字准伯,1914年秋至1915年2月,任国文、历史、地理。 o1+2jb1!5HR1!1o
是刚,字贻良,武进焦溪人,任理科、体操、农业、祘术。 Z3?9iF7:1kX7?,k
1915年资料缺。 H5;5Ir8.7Dk1=2k
1916年春校长洪葆衡,字保寅,常州城内人,兼国文、祘术、历史、修身。 S4+,0R4?4Iq2;8r
吴卓如,字仰高,任英文、图画。 s64vN8;1bi9:1c
是刚,任国文、理科、地理、历史、体操、农业。 a73WM,?8fo9~3V
顾翔九,任英文、珠祘、地理。 A2-2be9~1aB8?1L
罗杰,字骥孙、前黄桥人,任英文、地理、图画、手工。 b7;2lQ,,dn63U
李绎之,仍兼国文,经学。 M2.9mG1=5H03=2R
蒋山,字幼亭,前黄人,国民班(初小)主任,兼高小唱歌、体操。 R2-1uZ1?,ks1+5Q
庄耀堂,国民班助理,教国文。 O1+8yc3-5nH5-1r
裘维洙,无锡人。英文,珠祘。10月辞职。无锡侯鸿钧来代理。 v1!4xP2.1fN78H
杨鋆,字仲秉,前黄人。书记员兼习字教员。从办校至1916年。 Z1!4LJ1.1tt7:5u
上述多数教员,学有专长,一专多能,综合能力强,文理科兼通,并能教英文,当年名师,难能可贵,今日亦少见。 l7;9Z05+7yJ2.8n
(二)学生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高。 H7~6vF8+4dp3~3o
据民国三年度(1914)统计:全校教职员5人,平均年龄32.4岁,最高49岁,最小20岁。学生54名,平均年龄16.4岁,其中20岁4人,19岁4人,17岁12人,16岁5人,15岁15人,14岁5人,13岁3人,12岁1人。 p7~5Yp2-,fI1!2w
学生文科成绩突出。1914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小学作文入门》一书,收录该校学生孙仰谋等9人作文15篇,数量之多,全国罕见。同年5月3日上海《时事新报》发表该校两位学生的书法作品及4位学生的图画作品。同年上海《中华杂志》月刊第6期发表该校概况专文,分设备、编制、教授、管理、训练、经费及特点。可见武进县立第十八高小文风之盛,影响之大。如能征集当年史料陈列,校史光彩夺目。 E8!5cZ9;,YE5~7d
从毕业生出路亦可见其文化素质高,活动能力强。据1917年8月3日校长洪葆衡给省行政公署的报告,该校办学5年来,毕业46人,除年龄稍长者就职国民学校(初小)教员及社会职业10余人外,30余人考取中等以上学校,其中国立南京高等师范、私立上海仓圣明智大学各1名,国立省立高等工业、农业、商业专门学校7人,上海南洋中学、江阴南菁中学、省立五中三校共16名,县立甲种师范4人。升学率与就业率均较高,屡受行政当局奖励,称该校“几骎骎焉为吾县三十六市乡冠”。 P3:8pP84Ye7.1X
(三)重视体育与音乐 y3.8Lt7=4kw,5g
当年受日本“军国民教育”影响,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国强种尤重体操一课。各班级每天都有体操课。国民学校(初等小学)之徒手操,高等小学之器械操、兵式操。并于1913年8月购置木枪,俾甲乙两等生徒实习兵操,并授战术大意。中等学校用真枪,“使中学毕业生就具军人资格,一旦抗御侵略,学生军即可上前线作战”,实际并未实施。据现有资料,迄今为止,十八高小是常州地区第一个组织足球运动的单位,为常州足球运动之始。教员为特别会员,学生为普通会员,1913年9月8日正式成立脚球会。有《脚球会章程》。 b7.7WK1.9xP3!,N
足球活动分甲乙两部,轮流在土曜日(周末)及日曜日(周日)练球或比赛,并组织到外埠表演或比赛。该校1914年4月20日至23日在德安门内小校场(原大成一厂厂址所在)参加全县第一次联合运动会,名列前茅,得金牌2枚,银牌3枚,二等奖三等奖各3名。军乐队演奏比赛获全县第二名。 k7!9Wl9+8VG2+2l
普及音乐,凡有集体活动,歌咏活跃。有校歌、早会歌、放学歌、寒假歌、暑假歌、旅行歌、毕业歌,每届毕业歌都不相同,多数是国文教员作词,音乐教员谱曲。举例如下: g2;7gs9?4VF7;5l
《早会歌》:“学校尚修仪,早会礼,先行呼吸重生理。歌养气,训话各个与团体,快注意,莫负提携。” R2+6zJ2-4Hm7;5u
《第一届毕业歌》:“瀛洲高耸春风竞,吾道乐南行。满门桃李兼红杏,美哉小学生。耒游两载韶华迅,狂简首裁成。跃从中道,业参上乘,褎(音yòu,禾黍茂盛貌)然十四人。着鞭争自奋,不凡于此望诸君。省学国学,与年俱进,显亲复扬名。” X1+6HD7;6Su3+5t
《建校四周年纪念会会歌》:“本校开幕四周年,今日须纪念。高歌朗祝礼堂前。毋忘创建先,瀛洲有路喜无偏。少年快着鞭。嘉我三近运绵绵。记取麦秋天。” R4-2ec3-8bp8!6J
(四)实行职业教育 z6~6iO1.4EM7.1P
创校人之一的高敬轩于校庆5周年纪念会致词称:“试言职业教育,即校中手工之类也,都不外金、木、水、火、土及金、银、铜、铁、锡五金。向吾国所谓士农工商者,虽士分社会之利,其职业皆同也。吾校学生,在村者能兼课农业,在镇者能兼课商业,则将来虽业工、业农、业商,而得有学识,自然高出一般田夫、市侩矣。……就广义以观,则吾人皆有国家之责,国家之休戚与吾人息息相关。”由于重视手工实践,1914年4月,该校送往巴拿马国际赛会的展品就有:各类图画镜框30架,竹工阴阳雕刻12件,矿物结晶形硬纸手工26件,半分穿纸手工10件,其中钢笔人物画、图案画及竹刻阳文长联为全县所仅见。平时手工品以礼物赠送,如1916年6月26,手工品赠县知事翁某,三科科长陆某,县视学吕群。 K2!7NG3?3GP1;2L
(五)休假制度,新旧结合,符合民俗民情。 x6;2cb1-5UI9:6U
新制学校虽实行七曜制,但日曜日并不休假,生徒也不准回家,教师(当时称校员)以身作则,严肃风纪。后来执行有难处,规定每两周休假一天,学生以半数轮流,“学生无半小时之缺课者”。教师请假,至一星期者,“照扣薪水,以重职守。” r8~7kP4?8cL,?,E
根据1914年的资料:元旦放假一天(寒假从1月13日至2月2日,共20天。)春假5天(清明节4月4日至4月18日),夏假(端午节)二天,秋假(中秋节)二天,国庆(10月10日)节半天,冬假二天(冬至节),节日假共12天半。当今学者呼吁国家规定民俗节日假,早已有之,可供参考。 v2+3Sx6.,VA,!5c
综上所述,可见当年国民教育创始期,推行新学制,传播了现代思想意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当年振臂高呼教育救国之先行者,他们呕心沥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知识精英和有文化的国民,使他们成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走向现代化的先锋与中坚力量。他们留下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是无价的精神财富,他们为之奋斗不懈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是对当代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神圣召唤和实践先导。 w8;,XL5;2XD7,m
吴之光:江苏武进人,生于(1929年12月--2014年2月),曾任武进县党史办、地方志办副主任,《武进县志》总纂,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第一届常州市民俗研究会执行会长。著有《瞿秋白家世》、《朴耕斋集》上下集。参与编纂《江苏艺文志·常州卷》、《江苏民俗志》、《江苏宗教志》、《吴文化通史》等。 N7+9Ld4+4uz37v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西新街51号 F5.3N02;7Fa8?6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