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石牌校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石牌校区)

锁定 排行
1975年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1980年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为学校电教中心。1983年学校成立电化教育系,2002年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院原设立教育技术学系、新闻传播系、摄影系等三个系,2015年,经研究决定,新闻传播系与摄影系合并为新闻传播系。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石牌校区)网站详情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石牌校区)简介

1975年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1980年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为学校电教中心。1983年学校成立电化教育系,2002年成立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学院原设立教育技术学系、新闻传播系、摄影系等三个系,2015年,经研究决定,新闻传播系与摄影系合并为新闻传播系。 I4;6wD76xl,?5p

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本科专业。2003年评为省级名牌专业,2007年评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 2011年评为省级重点专业;1986年获得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首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996年评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后科学研究流动站,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1989年以来,本学科专业连续七届获得八项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两项,这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是唯一的。学院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交流中心。传播学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我国第一批传播学本科专业,2005年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国家级信息传播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009年设立新闻学专业,2013年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摄影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我省第一个摄影专业,建有华南影像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W58eq1~8Ts3:3S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67人,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拥有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各1人,2001-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2006-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3人。 W4?,sR840X8;4j

学院拥有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与培训基地,全国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信息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U,=,Wo82ci2.,j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全体教职员工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为指导,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h3.6oH3?,lD,3w

1996年10月1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 V8;6QJ2-4Ge8?3R

到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视察与指导工作,与学院创办人李运林教授、李克东教授 A5-9DD5~5UR5+3Y

2004年3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 T8;6jj1!7Uq5+3f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委员长)到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视察与指导工作 f8-6sp3:,JY82B

2000年11月,教育技术学系教授到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指导资讯科技教育时, z1=4QP4=,Nf3!9E

受到时任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的接见 C9!5Tb9!4gc6=7h

(2015.12.1) a2!1TX8=1xS7+2U

大事记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历程 v,:8EA69XG4?8Z

——纪念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创办20周年 d9+2TO6~2hC2:,b

2003年9月 J,;6EF1:,zi92L

教育技术学是当代教育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自1983年创办以来,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已把该专业从一个新办的本科专业发展成为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回顾本专业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对推进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v6!9wD4?9jb2;3S

一、学科专业创办前的准备历程 h6?1xb1-4QY2!4w

1、1975年,几位参加全国彩色电视大会战后回校参与电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提出要选一个有别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学研究方向,并依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确定电子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同年获学校批准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由李运林任研究室主任,开展了电子教育应用研究工作。 f9;9DZ2;5lA7;8H

2、1978年,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李运林、李克东参与中央电教馆组织引进国外电教设备展览。展览后,当时的高教局和学校决定把这批设备购置下来,并利用这批先进设备,由当时的校长潘炯华教授主持,拍摄了《罗非鱼》等我国首批优秀的教育电视节目,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受到国内外好评。 c2+4x052Zb3:5s

3、1980年,由于电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成立学校电教中心,由李运林任主任,李克东、潘锡英任副主任。 x2-6zP9!5eK1=9r

4、1980年由李运林、李克东邀请周君达(中央电教馆)、王绥祥(华东师大)、徐志瑞(南京工学院)在广东从化温泉编写了《电视教材编导基础》讲义,之后分别在广州、南京、上海、石家庄先后举办了几期全国、全军性的电视教材编导培训班,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f3-7AC7=9MC1!7Z

5、1980年,潘炯华校长带领李运林、李克东访问香港,并按省高教局林川局长的指示专访了香港著名传播学专家余也鲁教授,邀请余也鲁教授来校讲学。余教授欣然接受邀请,并提出拟请他的导师美国传播学科创始人施拉姆(Wilbur Schramm,中文名 宣伟博)同来。 Q9.1Kf26oJ9=,z

6、1982年,经两年充分准备,余也鲁教授会同施拉姆首次来华,并在华南师范大学作了为期七天的传播学学术报告,全国电教界同行参加。报告的九大专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传媒·教育·现代化》一书,这是首次将传播学理论传入中国内地,也为电教事业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对我国电教事业与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K7~7aC1+1yr6~2X

7、1982年,由于广东省高校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省高教局成立了省高教电教中心,附我校电教中心共同工作,由李运林任主任,李克东任副主任,(1985年起由李克东任主任)。 b3?5AM9.2FL93f

8、1978年至1982年间,电教中心除积极开展电教教材编制与推广应用工作外,还在学校开设了《电化教育学》、《教育电视》、《教育电视设备系统》等公共选修课程,在电子学学科招收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两名,分别由李克东和李运林指导。 a1;2bh1:8vM4?5A

9、1981至1982年间,根据电教学科与事业发展的需求,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在物质上,学校开始建设电教大楼;在师资队伍上,将我国电教界五个元老之一高汝淼副教授从陕西师大调来我校,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法,将一批优秀的中学教师调进来;在学科专业上,反复研讨与拟定该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余也鲁教授与南国农教授曾多次来校与我们研讨与修订创办电化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 I3?1Xn6!5Nq,:5e

10、1983年上半年,为创办电教专业作好准备,李运林、李克东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研修传播理论、研究方法、教育电视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作深入细致的工作。 l,2iL1=3Zr2~9A

11、1983年6月间,经学校向教育部申报,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王屏山亲自到教育部促办,终于批准我校首先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首批招了20名学生。同年,电教大楼落成启用,学校成立了电化教育系,李运林任主任,李克东、高汝淼任副主任。(1996年李运林退休后由徐福荫任系主任)。 e9=6fO2~,qm4+2D

二、学科专业的基础建设历程 p4~7R03~,ep4-6z

1、学科专业教材建设 k,:2Me24os3-9y

教材建设是学科专业创办后的关键工作。1983年,中央电教馆组织设立《全国电教教材编审组》,由南国农担任组长,李运林任副组长,开始组织编写公共课教材《电化教育学》(1985年,高教出版社)。之后,按专业建设需要,由高教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专业教材有:《电化教育学导论》(李运林、李克东著)、《幻灯投影教学》(秦兆年、刘瑞然著)、《教育传播研究方法》(李克东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李运林、徐福荫著)、《电教摄影》(刘涤民著)、《电教美术》(杨改学著)、《电教管理》(张增荣著)、《教育传播学》(南国农、李运林著)等十多门学科专业教材。另外组织编写了一批电教丛书作为参考书。计有《传媒·教育·现代化》(宣韦伯、余也鲁著)、《传播理论》(李运林著)、《中国电化教育简史》(吴在扬著)、《电教用房设计》(张宗尧著)、《电化教育实验研究》(梁育腾、詹道佳著)等十多本。这批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学科专业教材的空白,解决了专业教学的急需,为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3!1vm9.1KU7;3J

电化教育更名为教育技术后,在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学的专业8门主干课程教材编写中,我校教师承担其中3本教材的编写,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李运林、徐福荫编著)和《教育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Q5-1Zf2?8HX8=1O

2、学科专业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 n2-5ay5;3uP8=4K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教学必须具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室与实践基地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建成了四大实验室:常规电教媒体实验室、电视电声技术实验室、电视教材编制实验室以及计算机实验室。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综合技能与实践能力,我们还与社会结合建立了三大实践基地:一是电教设备维修基地。包括有:与香港信兴机构合作在广州开设日本松下、乐声牌和JVC电器维修中心(开幕时省长叶选平剪彩),与香港和记集团合作开设了先锋和山水电器维修中心。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必须有六个星期时间在这里学习各种电器的维修技术。二是电教教材制作实践基地,电视教材方面与广东电视台与广州电视台共建,学生在电视台六周参与或主持做一个以上的专题节目。三是学科专业教学与实验研究实践基地。选定广州附近的一批实验学校,学生在这里教学实践六周或做毕业论文六周。经过上述二十多周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电教综合技能,培养出合乎现实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人才。 p7.2Ju1~5rC17y

3、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G3?9Zw8+1iQ5!9X

创办一个新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参加电教实践与实验研究”的三种途径。 R2;9nT3-7zg,!2h

“请进来”,即引进人才,对有专业水平的教师能调来的调来,不能调来的聘为兼职教授。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先后调入高汝淼、秦兆年。在九五期间引进的有:桑新民和丁新教授两位国内已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还引进了留日博士徐晓东副教授。学校还通过主管领导批准登报招聘的方法,调进一批优秀的中学教师,如往任院长徐福荫教授就是通过这渠道调进来的。对于调不进的,我们聘为兼职教授。先后从境外和国外聘任的有:香港的传播学专家余也鲁,美国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Wilbur Schramm),日本教育工艺权威坂元昂、德国控制论专家佛朗克,还有从美国来校长期参与教学工作的英健博士等。国内的电教界元老专家计有:南国农、萧树滋、廖泰初、孙明经、武克、郭厚登、周君达、李奈、佟力、费国福、宋成栋等。其中余也鲁教授与南国农教授对该学科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们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参加重大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还联系渠道筹划经费送教师出国进修,为鼓励本科学生学习设立了传播学奖学金等等。他们为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2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要深深感谢他们所做出的奉献。 K1?,Op4!1YW9:5c

“走出去”就是争取一切机会派出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博士学位。如1982年派出叶力汉、刘瑞然(均是现任副院长)到西北师大参加培训班学习。1983年至1985年先后三批派出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黄乔峰,郑毅冰,许翔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香港中文大学研修。另外派往美国、德国,澳大利、英国、日本等攻读博士与访问学者的如:吴社章、叶力汉、冯正元、李克东、郭琴、黄晓地、刘明琳、赵建华等。此外,还采用在职博士生方式在本校进行提高培养。通过“走出去”和在职培养,造就了该学科的骨干与带头人队伍。 M6.7tJ9.8Ir8?1X

“立足于电教实践与实验研究”是指积极鼓励教师大量参加我国的电教实践活动,开展多方面的电教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电教规律上升为理论,从而能联系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实际开设出新的课程。编写出新的教材。如“电化教育导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幻灯投影教学”,“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等都是教师在大量参加了电教实践与研究工作后,编写出的专著教材及开出的新课程。通过这一渠道,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该专业第二届毕业留校工作的谢幼如老师已培养成为电教界最年轻的教授。 q5;8sO8~,Ee2+5I

作为一个新学科,教师的职称评定曾经也成了一个难题,1986年李运林、李克东申报教授职称,当时物理、电子学和教育方面的评审组都拒绝评审。广东省高教厅为此专门聘请了国内一批电教界元老南国农教授、廖泰初教授、萧树滋教授、杜维涛教授等与广东地区教育学、电子学、物理学专家一起,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全国性评审组。评出我国首批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教授。 p,:8sq9!1MO23t

4、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v4!,TP3!8is8=6W

一个新建的学科专业必须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才有生命力,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对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W1:1Ns8=9aZ26y

本学科先后邀请美国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Wilbur Schramm)、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Merrill)、日本教育工学专家坂元昂、德国控制论教育学家佛朗克,以及美国AECT几任的主席到本专业访问,其中一些受聘为本学科点客座教授。 w3.2SS6-5hV1!,m

1997年成功在广州举办首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现在GCCCE已成为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论坛。2000年本学科点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首届亚太地区“网络时代的学与教”国际学术会议,产生重要影响。2001年,承担教育部教育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第一次教育技术国际论坛,邀请一批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参加,对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n6.,wJ,4Ph4.2R

此外,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硕士生多次应邀参加AECT(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ICCE(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AAOU(亚洲开放大学协会)、ICDE(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和学术访问。学科带头人参加教育部或广东省组团到美、日、加、澳、和欧洲等国进行教育考察。本学科还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港澳地区资讯科技教育界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l1~6us,.6Hp7+4y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通过协作组完成特定的课题任务进行学术交流。如参加全国理科八院校协作组,东南11省师范院校电教系主任协作会议等。或举办各种全国性学术会议,如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术年会,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全国教育技术论坛等。使本学科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心。 O86aQ5?,yY8+9e

5、开展科学研究、建设重点学科 T7;7HA7;9Ot3:7W

作为新兴学科,亟需加强实验研究。1984年起我们将原现代教育研究室升格为华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由李克东任所长。加强学科研究工作,根据电教发展需求定出研究课题列入省和国家研究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如:早期电视教材编制研究工作,后期由李克东主持在高校开展的“八五”期间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实验”、“九五”期间的电化教育“五个一百工程”、“十五”期间的教育技术“151工程”等研究项目均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由于我们研究成果显著。1985年电化教育被列入首批省重点建设学科,然后每四年评审一次。我们每次都保持成为学校几个可数的省重点建设学科。 u2?,vY6=1qH1.4i

6、建设教育技术学科硕士点 z8+5Yu6+8hq4=8C

由于历年在学科实验研究上取得显著的成果。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已形成一个教授、副教授的合理梯队。于1986年,经我们申报,终于获批准成为我国首批教育技术硕士学位的培养单位。为此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V6=4bV4;5QU4=3W

三、学科专业的高层次建设 T9=1Nt1!1gQ9+3F

1、连续四届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q2+9au5.9yv,?9v

从1989年起,教育部为促进高校各门学科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发展,特设立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我学科专业从89年开始连续四届获得此奖项。 h,=7TE4:,HS2.7y

1989年由李运林、李克东主持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 m6-5Ay2=9oV2;7K

1993年,由李克东、谢幼如、李运林、梁仲熊主持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获第二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f5:8H01!,gd3;7Z

1997年,由徐福荫、谢幼如、周镭、李克东、李运林主持的《教育技术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第三届国家级优秀家学成果二等奖。 j2=7BT8-4tn9~3d

2001年由桑新民、张倩苇、赵纳新等主持的《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第四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0,-8Za2:7fc9.6R

2.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C1?8QQ7+5UH8;7H

我校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后,教育技术学科是该工程的第一层面重点建设学科,已投入一千多万元加强教学环境建设和学科专业研究工作。 o8;8Bp6;4uu8=7I

自211工程启动以来,重点进行了大楼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现代实验室建设,包括: x59Hd4;8mR7,J

(1)对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大楼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化、信息化工程建设,已布设400多个信息点,使教学大楼具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教学和管理环境。 U,=1wh,;7Nq1=7q

(2)建立一批具有特色,技术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包括:建立起网络化的多媒体培训与开发基地、虚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网络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开放性的网络技术实验室、学习心理生理信息测试和分析实验室和虚拟电视演播室等六个具有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 R7,Uk,=6cN7=,h

(3)建立了一批面向全国的教育技术专业网站,在国内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g8~6HC9?4pN2-3d

“九五”“211工程”建设期间,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省部级研究课题与海外合作课题共50多项。完成了《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等34本专著、教材的编著出版。这些专著教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并形成体系。 p3-1Mk3!4Gg6=,a

本学科承担组织和指导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学校开展试验研究,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实验学校作为基地,总结经验,辐射全国。通过对各种类型实验学校指导和研究实践,使本学科点的理论、技术和资源建设成果在中小学应用,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中小学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M1~4Au3~3af1-7a

本学科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系统引进了国际远程教育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出版译著2本。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建立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水平和全国一流的目标,现已有序运作,并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 n3;7Vg4=8KE6;,S

3.省级名牌专业与国家级名师建设 F1;5kX4;8eP9?2Y

该学科专业建设以来,“电视教材编制与应用”、“电化教育学”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理论与实践”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于2003年该学科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桑新民教授被评为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y6~4Dk,-3QO27A

4.建成学科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A3.3ji9=9Jw5=1Y

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具有博士点授予权。现有博士导师4人:李克东教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桑新民教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徐福荫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评议组成员)和丁新教授(教育部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副秘书长)。博士点的方向有: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计算机与教育、教育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等。 S7=4md4!,HX6!5a

目前本学科有博士生导师4位,正教授8人,副教授20人,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W11Dr4!5NU25G

1998年获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共招收五届博士生,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0名,接收国内高级访问学者40多名,为20多所高校培养100多名本专业学术骨干。本学科已成为我国教育技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s9?4Az2~6sX5+4Y

2003年,由我校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原理等学科联合申报被评为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Q9+50w4;1QG4-7U

5.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 p,4KP7:,Ai4~3s

2001年,我国重新评审确定国家级的重点建设学科。经申报,我校该学科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这两年国家与省将投入千万元以上重点建设几大项目。 B7?8Ej3=,zL7?,n

本学科凝练成3个主要学科方向,即:教育技术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等。计划通过“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性、显示度高的标志性成果。在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背景中突破目前国内较为狭窄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视野,在本学科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在3~4内创建我国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新体系;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网络通讯等关键技术成果应用到教学设计、学习评价与知识管理中,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成果;开辟远程教育学科新领域,使中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支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和远程教育方面的专家队伍,造就一批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建立教育学教育技术方向博士后流动站,使本学科点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教育技术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f78Sj2;1gD7:4E

6.设立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x8~1tU1!4vi4+2g

为了适应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与专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才需求,我校于2002年在原电化教育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为徐福荫教授、副院长为丁新教授、叶力汉副教授、刘瑞然副教授;党委书记卓雄辉、副书记蔡晓平。该院设有三个系:信息技术教育系、信息传播系、摄影系;设有专科专业: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信息传播等;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传播学、摄影学、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自考)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电视、未来教育、教学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机与教育、教育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等;以及教育学教育技术方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已建成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g6=3vb9?7TA5?5N

四、几点体会 B7!2Zd7:,Js9=5w

1.坚持建设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g2!2Ic3!3hl99K

我们积极引进与认真学习美国的教育技术与日本的教育工艺,但并不照搬。我们积极参加国内开展的电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等实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与实际情况,总结教育规律,研究教育需求去制定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更新,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初步建设了符合中国国情与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符合国情需要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学科与专业得到了壮大与发展。 y3;8sC8;5XL8;8V

2.领导重视为学科建设出谋献策 s9:1KC2=5xc5.7y

我校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从始至终二十多年来,都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原高教局林川局长为创办新专业,主张邀请余也鲁和施拉姆前来作学术报告并聘为学术顾问;王屏山副省长亲自过问学科专业的申报;专业创办后的第二年,中央电教馆发文在全国范围扩大招生,招收各省的代培学生;当电教职称评审出现问题时,高教局李修宏局长提出成立由我国电教元老组成评审组去评定国内的首批电教教授;在学科建设关键时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副省长卢钟鹤陪同下,视察了该学科,给该学科建设指明方向与加大了建设的力度。 x,?8Xn,.,WD9~4U

3.为建设学科专业作无私奉献 p43tN3;2yA2.6y

二十年来我院(系)广大教职工按院(系)训《创新、拼搏、团结、奉献》的精神,跟上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努力拼搏、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去做出成绩与贡献。他们心目中牵挂的只有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比如1996年学校人事处长分别找李运林与李克东谈话,要派一人去澳门东亚大学担任教育学院院长,月薪港币3万元。但二人均谢绝了这一安排。因为他们知道更需要为学科与专业的建设作奉献。很多教职工不分寒暑假、星期天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一心都在为学科与专业建设能不断往更高水平发展。 d,!2vN2?5qb2=1R

4.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全国电教是一家 o93ut2!3XZ19i

我校教育技术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得到了全国电教界元老和广大电教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是一批兼职教授的热心工作。二十年来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成果都有他们的一份血汗。在这里要衷心感谢他们。与此同时,我们经过二十年奋斗走出了一条路。在教育技术得到更大发展的今天,也乐于帮助一些院校新建教育技术专业,更乐于为社会各级学校培训更多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与专业建设作更大贡献。 o5-4mu,~,KF2?6N

目前,本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正努力建设,使本学科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型教育技术研究实验室和现代教学媒体与教育技术环境研究开发中心;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建成新型教学媒体开发基地;建立面向全国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形成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中心;建立面向全国的多层次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出一批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努力使本学科将在总体上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T8:4lX4+9HL8!3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石牌校区)相关热词

教育科学学院现设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系、特殊教育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史研究所、教育管理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和教育学公共课教学研究中心共10个系、所和中心。 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运管:黑龙江省农业农村信息中心;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02号

  • 中国化学会(化学通讯)

    中国化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全国化学工作者,促进化学学科和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和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素养,促进人才的成长,发挥化学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力争使我国化学科学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而不懈努力。

  •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最早复办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2009年暨南大学成立应急管理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院。

  • 中国电信国际漫游(港澳台)

    中国电信国际及港澳台漫游客服网站为您提供中国电信国际及港澳台漫游业务知识、漫游攻略、漫游指南、国家信息与资费、出国流程、拨号助手、手机操作指引、自助排障、故障申告、话费模拟计算、投诉建议、常见问题FAQ;中国电信—世界触手可及。

  • 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

    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成立于1981年6月,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大学外语教研部拥有一支以青春、激情、活力为精神风貌,以协作、奉献、进取为价值取向,以科学、规范、高效为运行机制的优秀教学团队。9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33人,有留学或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达24人。

  • 焦点龙岩房地产

    龙岩搜狐焦点网为购房者提供龙岩房产信息、家居装修资讯,龙岩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龙岩搜狐焦点网互联网的购房平台。

  • 厦门民航凯亚有限公司

    厦门民航凯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凯亚)是我国东南地区首家着眼于民航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系统集成产品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01 年 09 月 14 日,注册资金:人民币贰仟万元,公司本部设在福建厦门,并在泉州和武夷山设有办事处。

  • 中铝创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中铝创新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系中铝集团旗下直属企业,简称(中铝开投CHINALCODI),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是中铝集团响应国家关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成立的专业化、市场运作的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运营机构。

  • 桂阳县人民检察院

    主办:郴州市桂阳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郴州市桂阳县龙潭西路40号

  • 九江一起装修网

    九江一起装修网提供九江装修、九江装修网、九江装修公司、九江装饰公司、九江家装设计、九江家庭装修相关信息,上市企业为您的装修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