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 K3~9Jr1;6gp410
承续百年薪火,发展再创新篇。山西农业大学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在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晋中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等革命英雄;有谭绍文、郑社奎等各级领导干部;有郑哲敏、庄文颖、高福等七位院士,王绶、张龙志、徐锦堂等著名教授专家;更有数以万计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山西农业科研的主要力量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建院以来,以牛天堂、陈瑛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科学家,先后育成全国第一个高产矮秆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全国第一个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世界第一个蓖麻三系杂交种晋蓖麻2号,以及优质高产品种晋谷21号、晋麦47号、早青一代西葫芦、玉露香梨等新品种,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10月,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以来,学校推行“院办校”“大部制”等一揽子重大改革措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迈开了改革发展的新步伐。 i1:70m1!6fx3:5b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鲜明。学校(院)现有太谷校区和太原龙城校区两个校区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研究机构,其中,教学单位22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9个。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拥有本科专业68个。初步构建了以农科为核心,向上游生物学科和下游食品学科双向延伸,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 M2=1lW5:1dk5-9W
专家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院)坚持实施“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381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3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3人,博士生导师110人,硕士生导师753人。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4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青年三晋学者”7人,省青年拔尖人才7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省科技功臣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 H1+8ld5+,fw,?5B
坚持立德树人,各类英才辈出。学校(院)现有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281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426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24项,开设本硕统筹培养实验班、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创新创业先锋班,涌现出了以全省首个“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学校(院)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长达百余年的合作历史,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和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等10余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先后有来自伊朗、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来校求学。 c,!8JV6=5AK78a
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依托学校(院)建设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部级创新平台51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331工程”创新平台等省级创新平台52个,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资质8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4个。“十三五”以来,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励1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39项;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749项,其中,国家审(鉴)定品种36个、省级审(认)定品种194个,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53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7项、授权专利1524项;发表学术论文6305篇。主办《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7个专业刊物。 b9~,id9?6ED8+1m
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农谷建设。山西“农谷”战略实施以来,学校(院)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组建完成“三院五中心”等科研平台,汇聚一批功能农业(食品)领域的高端人才,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性科研成果。2019年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建设,学校(院)进一步整合院所资源,创新融合机制,积极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学校(院)秉承“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的理念,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近年来,有近20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400多个,集成配套521项高产高效技术,累计建立核心示范田21万亩,辐射推广560万亩,培训涉农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企业家等50万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3.12亿元。学校(院)积极开展校(院)县合作,依托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体系,在山阴、平遥、翼城等地探索推广“H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0多万亩;形成隰县玉露香梨、和顺太行云牛、阳曲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农业、静乐藜麦、万荣临猗苹果、广灵有机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主导产业。2018年启动实施“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动”项目,形成了“市县——学院——专家——团队”对口帮扶模式,重点围绕食用菌、红枣、核桃、养蜂、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等产业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为当地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大力开展“5+30”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 c9+4me2~,SY2;,R
办学条件优良,读书修学圣地。学校校园面积3515亩,建筑面积125.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8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98亿元,有纸质藏书185万余册,纸质期刊1360余种,电子图书329.3万册。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太谷校区校园内“山西铭贤学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农业发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鲜活史料。 01=,dK6=5oT,+5r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学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正在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i2!4Ry9=9cA9?7d
(数据统计至2020年7月) q2!8ut6+7on5-8o
历史沿革
山西农业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迄今已建校110年。学校的前身是1907年孔祥熙先生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1916年增设大学预科,1928年开办农科,1931年开办工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1939年辗转到达四川金堂县。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成立铭贤农工专科,1943年改建为铭贤学院,由专科改为本科,学系由3个扩大到8个,即农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农业经济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工商管理学系,银行学系。1947年铭贤学院由金堂迁往成都办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铭贤学院于1950年11月迁返山西太谷原铭贤学堂旧址。1951年10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了铭贤学院,改私立为公办,正式成立山西农学院。1971年山西农业劳动大学归并该院。1975年在昔阳、雁北、运城组建了3个分院,分别为大寨、雁北、运城农学院。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雁北、运城农学院,将其并入山西农业大学。2019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 g5-7Hg84MI9!4L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