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简介
“2011计划”又称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2年6月,根据国家和省“2011计划”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与成都达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正式启动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2013年6月,我校进一步与上海景峰制药有限公司、川北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4月,我校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同年6月获批“四川省第二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在培育期间,苏州景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景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至此,形成了8个单位的协同创新中心,其中西华师范大学为中心牵头单位。2015年,历时3年多筹建的“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财政厅正式认定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川教函[2015] 624号),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 H4~3aO3-7mN8~5Q
协同创新中心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共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为了以项目为导向,成立了中心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运行管理运行委员会,下设以下5个分中心:研发中心、生物学评价中心、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中心、临床检测中心和产业化中心。其中,组织修复材料研发中心团队成员包括:1名首席专家、10名研究人员,主要负责组织修复材料的研发工作。组织修复材料生物学评价中心团队成员包括:1名首席专家、9名研究人员,主要负责组织修复材料的生物学评价。组织修复材料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包括:1名首席专家、9名研究人员,主要负责组织修复材料标准体系的建立、制定和检测。组织修复材料临床检测中心团队成员包括:1名首席专家、10名研究人员,主要负责组织修复材料临床检测。组织修复材料产业化中心团队成员包括:1名首席专家、8名研究人员,主要负责科技成果产业化。 Y2=3fr5-9aA3=10
协同创新中心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在学校科技园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近5000余万元,设备总量近5300台(套)。具备从宏观到微观的系列研究设备,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DNA遗传分析系统、连续波长荧光/酶标紫外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倒置相差显微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等,可以满足从个体、组织到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的科研工作需要。 W6=4qG8?1BA8+5u
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以生物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自中心组建培育以来,承担了国家工信部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1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8项;取得国家授权部分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13项;先后主编出版5部教材。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阶段,中心协同单位上海景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玻璃酸钠的研究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上市产品玻璃酸钠注射液在2013年单产品销售达2亿元,行业排名全国第二;获得了玻璃酸钠注射液二类新药证书,并且成为玻璃酸钠原料药和注射液的质量标准起草单位;已申请玻璃酸钠注射液相关发明专利31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组织修复材料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胶原止血海绵”已经完成型检,正在进行临床实验;“胶原硬脑膜”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正准备进行型检;“镁基骨水水泥”项目的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J5=9nv8?5qq1?3V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