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成立于2010年,2007年招收首届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2015年与成都体育学院联合培养“体育硕士”,2016年7月正式招收首届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学院承担着全校本、专科学生公共基础课《大学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质测试和体育科学研究,全校体育运动场馆运行管理,全校师生群体活动和运动竞赛的组织、训练、管理,“社体”“休体”两个本科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等工作。 K,2iC1-8qA1+5h
学院以“术学同体,才德共育”为院训,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于2014年凝练了“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学科兴院、典章盛院”的办学理念,“体健心康、学高身正、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术学并重、内外兼修、文武并举、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党政领导、分工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心、四柱、两轮、双翼”的构架体系,以此推动“能动、能立、能跑、能飞”的梦想——以“小步快跑、持续发展”作为“动起来”的“核心”,以“公体、社体、休体、群体”作为“立起来”的“四柱”,以“体育科研、康养服务”作为“跑起来”的“两轮”,以“教育学硕士点、高水平运动队”(创建中)作为“飞起来”的“双翼”,努力实现体育从“课程”到“专业”再到“学科”的腾飞。 M3;9Ta7;3RV1:3b
学院已成为中国武术协会首批武术段位制考评点,以及中国武术协会二级会员单位(专业性)、四川省高教学会体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四川省休闲运动科学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高教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体育产学研副会长、四川省健美健美操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高等学校体育协会副主席等单位。拥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4人,外聘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2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38人,国家级裁判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一级裁判36人,四川省当代武术名家1人,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1人,国际网球协会(ITF)一级教练员2人,国际健将(三级跳远世界冠军,亚洲青年纪录保持者)1人,国家级健将(艺术体操亚运会集体项目亚军获得者)2人,2010年亚运会板球运动员 1人、艺术体操运动员1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对象9人,国内外访问学者6人。学院多名教师多次执裁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担任全运会执行裁判、省运会总裁判长,全省体育学术活动、教学比赛评委会组长等,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10余人次获评全国优秀裁判;专任教师获全省教学比赛团体和个人一等奖10项;学院多名教师在省内外体育学界有一定影响力。 c3!8FX6:2qz87j
学院成立以来,主研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7项,省厅级项目30余项、校级项目8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3部,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SCI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CSSCI20余篇,其他核心期刊等200余篇,在国际国内和省市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一等奖18项、二等级40余项,大大提升了学术、学科影响力。 e4!90E3:,HC7~1g
通过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学院焕然一新,成绩斐然:学院注重综合培养,努力使普通学生的基本运动水平、身心健康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意志品质品德得到全面提升,成为文化人中的健康人;专业学生的“学科”理论水平、“术科”技能技术、“师者”指导技巧、“教者”专业素养得到综合发展,成为体育人中的文化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全面育人取得实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排名(2014-2015年)全国第九、西部第一、五星级别,2016-2018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休闲体育专业排名全国位居前列,省内稳居前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办学11年来共有8届460余名毕业生,他们在国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育、管理、服务和产业工作,并有30人成为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大学等知名院校优秀硕士研究生,其中8名学生已成为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二级学院等高校教师,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学院承办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全国排舞大赛、中国老教授网球赛、全国健身锦标赛、全国体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川渝高校网球联谊赛、四川省首届警察运动会、四川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四川省高校网球比赛、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比赛等大型活动。学院教师训练的各运动项目代表队在全国和省市大赛中摘金夺银,打破省大学生记录4项,勇夺全国冠军14项,全省冠军47项,其他前三名100余项;同时,健身健美获得洲际冠军7项、亚军6项、季军4项。宣传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P9-7Ii7~2ma3+4E
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学院不断开拓创新,把“体育”定位为“育体育心之科学,亦文亦武之学科”,坚持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专业建设、大学体育教学、群体运动竞赛、体育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优化、学科建设规划、场馆管理服务、学团综合育人等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并向着更高目标稳步迈进! z,;5lI2!2NK5.5F
(2018年9月) m3-7dH,6UN5~2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