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创建于1958年10月,当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力学研究所”,1970年7月实行双重领导,于同年12月15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1985年4月23日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j5?5sv7+7dp9-2O
武汉岩土所是专门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建所六十多年来,武汉岩土所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完成涉及水利水电、能源、资源、交通、市政、海洋与国防等众多领域600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N29Xr2=8Dk7=,P
武汉岩土所现有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下工程灾变与防护工程实验室、环境岩土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研与技术支撑平台;武汉中科岩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科科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平台。 H2:,wk3:9QP1:,b
2016年以来,武汉岩土所按照中科院统一部署,确定和完善了研究所“十三五”期间的“一三五”规划,一个定位:“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重大工程安全与灾害控制﹑深部资源及能源高效安全开发﹑废弃物地质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三个重大突破:“深部硬岩工程灾害的结构面效应与控制、西部地区软弱岩体与土石混合体边滑坡失稳机制与灾害防治、重大土工构筑物失效破坏的多场耦合机制与安全保障技术”;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工程灾害控制、复杂地质盐岩能源储备与非常规油气开发、CO2地质利用与封存稳定性评价与监控、南海岛礁工程稳定性及地下淡水可持续利用评价与控制、岩体工程动力安全性评价与控制”。 j8.6kq,+1vz,-8e
自建所以来,武汉岩土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为岩土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有3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2019年底,在所工作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一线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90%,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72%。武汉岩土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牵头建设单位,现设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拥有一支以院士领衔、一批将帅人才领军、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工程经验丰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自1981年恢复招生以来,共招收研究生1500余人,已毕业900余人。目前在站博士后20人,在读研究生284名(博士生179人)。多年来,研究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为100%。 J3+4Sg42qw8.5j
建所以来,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近200项(包括国家科技奖励和省部级一等奖以上成果奖84项)。授权专利964项(其中发明专利458项、实用新型专利506项),专著与译著102部,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权309项。2000年至2019年12月,有1288篇论文被SCI收录,EI及I STP论文共4589篇。 j2-,uY1-2kC3!6O
武汉岩土所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挂靠单位之一,也是其下设的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武汉分会的挂靠单位。主办了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与EI收录期刊《岩土力学》,承办了EI核心版收录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l5?,Qg,4Gm1?8w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川藏铁路”和“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的推进与实施过程中,按照中科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三重大产出”指导方针,围绕岩土力学与工程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动研究所四类机构分类改革,积极部署实施研究所“一三五”发展战略规划,重点聚焦于重大工程灾害防护、资源与能源开发、海洋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大领域中的创新研究工作,开创研究所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在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成为本学科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 a9.4fl3:5Mf28U
历史沿革
武汉岩土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根据当时中南地区工农业蓬勃发展的需要筹建,主要计划从事船舶推进内燃水泵及深耕犁的研究,名称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力学研究所”。1959年发展为五个研究室、二个组、一个综合加工厂,规划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 i21qO5!5vS2;2d
1961年,中国科学院为了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同年年底决定将武汉力学研究所110人、武汉机械所44人、广州力学研究所筹备人员39人,合并建立中南力学研究所,所址设在武汉。其学科方向放弃空气动力学,转为岩土力学为主,水动力学为辅。并于1962年1月1日正式启用“中国科学院中南力学研究所”章。 z2;3bk9+5rK3:7s
1962年12月14日,根据所从事的研究内容,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石力学研究所”。 W5-2ru5.,wb1=8s
1963年9月26日,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并于1963年12月10日启用新章。 l7~8Uk81La9=5P
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同年12月15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 u1;,Ye6?7vM6!,X
1978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改为双重领导,以院为主。同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湖北岩体土力学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 V4~9wn9:7ox2=7H
1985年4月23日,由研究所申请、中国科学院批准,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2~,am2=7ot1!5G
1987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编制取消,正式并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成为所属下级单位,有关情况另行介绍。 q8=5iK5?9ep1!4T
1998年,研究所定位为高技术应用基地型研究所。 c4!1pG,-5xE8+5B
2001年12月经过调整充实的岩土力学开放实验室被批准成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u93xq1.,Rm8+2Z
2002年3月,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体系,同年12月,根据创新任务重新组建的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室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i6!,wz6~1al,?2Y
2007年1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 r7:4Xk1:4lf8?4D
武汉岩土所现有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下工程灾变与防护工程实验室、环境岩土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研与技术支撑平台。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牵头建设单位,现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F8?,nA,?6zw,!8N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岩土所在计算岩石力学、深部地下工程、能源地下储存与废弃物处置、边坡灾害防治、特殊土力学与工程、海洋岩土力学和环境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独特优势,是国内本学科领域综合研究水平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引领学科发展的主力军。 w9-6UA9!2HI6+5R
武汉岩土所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挂靠单位之一,也是其下设的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武汉分会的挂靠单位。主办了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与EI收录期刊《岩土力学》,承办了EI核心版收录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a9!3sD7?8wU5-8f
现任所领导为:所长薛强、党委书记兼副所长陆凯阳、副所长盛谦、副所长安骏勇、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吴青丽。 x2!9us9!6fP3;2Y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 d9:6iB3~1QJ34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