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是平顶山学院创建最早、开办本科最早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开办于1977年的平顶山师范学校中文大专班。1985年,学校成立中文科;1989年,中文科改为中文系,2005年,中文系更名为文学院。 t7!6ag1;3Lu,;9V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00多人。文学院以“创意写作”为抓手,汇通学科与专业,强化“能写会写”专业素养,专业特色正在凸显。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点、校级特色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河南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w9;6ly35mT1!1C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全国“华文杯”高等院校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比赛、河南省汉字大赛中获一、二等奖16人次,师生作品在全国及省部级多种专业比赛中获奖66人(部)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着力培养国际汉语教师或中学双语教师,至今已向欧美、非洲等地派出国际汉语教师及志愿者100余人次。2016年起,开始招收汉语国际进修生,累计招收了来自巴基斯坦、泰国、菲律宾、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留学生12名,受到河南省教育厅专项调研组好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文学剧本创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同时注重影视制作技能实训,以工作室模式培养戏剧影视类复合型人才。师生微电影、短剧、专题片、纪录片等作品,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200多人次,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及文化传播行业。2017年,学生微电影作品《形形色色》荣获全国第五届“光影盛夏”大学生影像作品大赛金蔷薇奖最佳剧情片奖,微电影《泥土的声音》荣获第十届中国旅游电视周旅游电视专题好作品奖,纪录片《鹰城守夜人》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I,?5TW5~4vU3~2t
学院现有一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办有一个内部文艺刊物——“《鼎山》”杂志。有文学教研室、语言教研室、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写作与文学理论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室5个基层教学组织。其中,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文学教研室、语言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n,~9Rw8!2Si9;2t
学院重视课程建设,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其中,“唐诗与中州文化”为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语文”为河南省线上优秀课程,“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 M49kx48PK9=1i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教师获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说课大赛一等奖一项,其他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28人次。成功申报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3项,SSCI/CSSCI等收录论文24篇,出版有影响力的专著、教材16部。承办“纪念苏轼葬郏915周年暨全国第21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全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研讨会”等学术会议20余场。学院注重地方文化发掘与整理工作,在墨子研究、三苏文化研究、《歧路灯》研究、徐玉诺研究等方面有突出成绩,先后成为平顶山市“徐玉诺研究会”“炎黄文化研究会”“三苏文化研究会”的挂靠单位。 R8?2rq6:4gS4?6I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2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5人。学院有河南省优秀教师、文明教师10人,河南省师德标兵5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另聘请客座教授、行业教师30余人。 a9:5nF7;9DA5?3v
学院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和学校转型发展新形势,把基层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学院党组织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生活动异彩纷呈,戏剧影视大舞台、中华才艺大赛、校园短剧大赛、视频配音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国学大讲堂、欢乐戏剧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被校内外媒体转载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j4!8Ip1;1qV1?3S
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新特点、新问题,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广博而坚实的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写作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省内外中小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教育教学、编辑出版、文化宣传、文秘工作等。 h4;3Be3:8Oa1;7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