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简介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正式创刊于1983年1月,它的前身是《湛医通讯》、《湛江医学院科研汇编》、《湛江医学院学报》、《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年3月,随着广东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学报》亦易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刊阶段(1972年1月~1982年10月);正式刊物内部发行阶段(1983年1月~1990年12月);正式公开发行发展阶段(1991年1月至今)。1972年,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将教师们的科研论文合并在一起印刷成册,初曾称之为《湛医通讯》、《湛江医学院科研汇编》,不定期印了12~13期,随后定名为《湛江医学院学报》。最初这些刊物无刊号,不经审稿,也没有编辑部和固定的编辑人员及办公场所。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初刊期。1983年1月,原《湛江医学院学报》经广东省新闻出版事业管理局(粤新068号)批准为正式内部发行刊物(季刊)。1990年10月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粤新函字1990第28号文],湛江医学院学报从1991年1月起正式改为向全国公开发行。1992年9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1993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湛江医学院学报》亦相应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统一刊号为CN 44-1731/R,国际统一书号为ISSN 2096-3610。从此,广东医科大学学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为双月刊,每年6期,每期120页。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一直坚持办刊宗旨,遵守和维护版权法的一切规定。坚守质量关,对每篇稿件的编辑、出版工作做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全面执行法定计量单位,量和符号等。力求使用正确,文字表达力求准确、通顺;图表设计布局力求合理,封面、版式设计规范、合理且美观大方;印刷质量逐年提高,字体选择恰如其分。努力使学报的编排、印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对任何作者稿件的取舍,只认稿不认人,坚持“三审”(编辑初审、专家审稿、主编终审)制度,把稿件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凡对本单位的作者来稿均送到全国相应专业的专家审,而外单位的作者来稿多数送给本单位的专家审,这就避免了感情、人情审稿的误区。在稿件录用问题上,我们不怕权势所压,不为金钱所诱,凡对不符合发表的稿件坚决不予刊登。然而,对一些不熟悉如何撰写论文的医务人员,编辑部同仁都能给予热情帮助和耐心指导。编辑部的每个同志都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除了刻苦自学之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英语、电脑、卫生统计学等培训班学习。每年派出一定数量人员参加各编辑学术研讨会,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编辑业务水平。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从初刊期不定期出版、内部正式出版发行到公开发行,版本上已经脱胎换骨,从过去的活字铅印转变成电脑胶印的精致版本,版面的容载量比过去翻了两翻。尤其在论文质量,编排规范上都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同类医学院学报前列;现学报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也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并获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办公地址位于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综合楼21层西,办公面积70多平方米,现有专职编辑5人,现任主编是广东医科大学校长卢景辉教授。编委会每一成员均是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审稿专家队伍庞大,除了本学院的专家外,还邀请了全国知名的专家教授担任特约审稿专家。学报编辑部的办公场所和设备正在不断改善,现编辑部每人拥有电脑一台,共有激光打印机各4台,还有扫描仪、传真机等先进办公设备,现代化编排手段不断提高和完善。学报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 i1?8B01:,aM1!5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