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梓潼县人民政府

梓潼县人民政府

锁定 排行
主办:梓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地址: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城北集中办公区主楼5-18

梓潼县人民政府网站详情

梓潼县 简介

梓潼,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置县。 x25kX8!1KE4;3Q

2020年,梓潼县下辖16个镇(乡),总人口38万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78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272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951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5587亿元。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53.1%、31%。三次产业结构为29.7:40.3:30。 o1;1oE8~6et2+6Q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i2!3bc7.9fT5;9N

梓潼之名,源于夏商。《广博物志·卷四十》引《蜀记》云,梓潼原名尼陈山,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陈山。夏禹治水因与江河相处,欲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伏,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即改尼陈山为梓潼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秦于此置县亦以此为县名,其名实含梓树与童子相互变换之意。北宋王象之撰写《太平寰宇记》表述梓潼之名的源起时,又云:“因县域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将县名之源起又另辟新意,说是源自梓林潼水。 S7.7VT4;1ay8:2J

建置沿革 a8=,tx7!4EI1?7K

春秋战国时期,梓潼属蜀国领地。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秋,惠文王遣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负力亲率蜀军至苴地(含四川广元至陕西汉中一带)抗拒秦军。蜀王之弟葭萌背叛蜀国,倒戈附秦。蜀军战败,退至梓潼,与秦军再战。蜀军大将五丁(弟兄五人)战死梓潼。蜀王负力率败军退至武阳(今四川彭州市江口镇),为秦军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今彭县白鹿乡),亦为秦军所杀。蜀王子率残部南逃,蜀国亡。梓潼即入于秦国版图。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王朝开始在蜀地实行郡县制,置蜀郡,划蜀地为三十一县,梓潼县始置,隶属秦国蜀郡。 t7-5Nb5-1VS7+5E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派遣将军林挚平定巴蜀,汉承秦制,仍实行郡县制。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郡之地,再割蜀郡之地,于“扼控三巴,益州矜领”的梓潼神乡(又作乘乡、绳乡)置广汉郡。史称“分巴割蜀以置广汉”。《神乡考》云:“郡名广汉,意谓能广大汉业也。”《汉书·地理志》载:“广汉郡,高帝置。莽曰就都,属益州,有工官(工官乃掌管国家重要经济企业之官,西汉全国仅有9郡配有此官)。”又载:广汉郡,户十六万七千四百九十九,口六十六万二千二百四十九。县十三:梓潼(郡治)、汁方(今什邡市)、涪(县治今绵阳)、雒(县治今广汉市)、绵竹(县治今罗江县黄许镇)、葭萌(县治今广元市昭化镇)、郪(县治今三台县郪江镇)、新都(县治今成都市新都)、甸氐道(道治今四川九寨沟县)、白水(县治今青川县白水镇)、刚氐道(道治今平武县)、阴平道(道治今甘肃文县)等十三县、道。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置益州剌史部,广汉郡隶属之。初始元年(9年),安国公王莽取代孺子帝刘婴,接皇帝位,即改“汉”为“新”,为避“汉”字之讳,将置于梓潼的广汉郡改名为子同郡。 J2.7gc6!3Uu6=1H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据蜀,建“大成”国,又改子同郡为就都郡。建武十二年(36年),光武帝刘秀遣大司马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伐蜀,大成国败亡,就都郡即归属东汉版图,仍还名广汉郡,隶属益州,下辖梓潼、新都、什邡、雒县、绵竹、白水、葭萌、郪县、广汉(县治今射洪县柳树镇)等9县。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分梓潼西北置德阳县(县治今江油市雁门坝镇),隶属广汉郡。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凉州汉阳郡(郡治今甘肃省甘谷县境)羌人杜琦、王信等首领,联合境内氐、羌两族人起义,破汉中、巴西(郡治今阆中),进逼广汉。汉中、巴西、广汉三郡之郡守,皆率军政从吏徙移涪县(今绵阳),益州刺史部亦徙治涪县,并急调益州各郡之兵共同反击。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羌退,巴西、汉中二郡治仍徙还原治地。广汉郡治之梓潼城,经此战乱,残破不堪,始将广汉郡治徙移雒县(今广汉市)。梓潼仍置县,隶属广汉郡。西汉分梓潼西北辖地所置之德阳县,亦徙至涪江下游之龙凤场建县(今遂宁市龙凤场),仍名德阳,隶属广汉郡。原在梓潼境内之辖地,仍还属梓潼县。建安十八年(213年),豫州牧刘备经赤壁之战后,由荆州(今湖北荆州)溯江而上,进入益州,至涪县(今绵阳),受前来迎见的益州牧刘璋之托,率军从金牛道北攻汉中张鲁。刘备率军至葭萌(今广元昭化镇),又依从军师庞统及随军蜀将之计,回军南向攻刘璋。《华阳国志》记载云,刘备率军南向攻刘璋时,分兵八百,留中郎将霍峻镇守葭萌(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本为刘表部将,赤壁之战时,归顺刘备)。汉中张鲁闻刘备率军南向,仅留孤军镇守葭萌,即遣将军杨帛率军攻葭萌,并要霍峻投降。霍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也。”杨帛攻城失利,只好率败军退回汉中。益州牧刘璋见刘备背信弃义,率军南攻,迹遣镇守巴西(今阆中)的向存、扶禁二将军率军万人,溯阆水(今嘉陵江)往攻葭萌,亦为霍峻击溃。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战败投降,刘备入成都。为了嘉奖霍峻之功,即于建安二十二安(217年),分广汉郡设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郡太守。《华阳国志》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分广汉置梓潼郡,以峻为太守,户万,去洛二千八百三十八里,属县梓潼(郡治)、剑阁(县治今剑门镇)、涪县(县治今绵阳)、汉寿(改葭萌为汉寿,县治今广元昭化镇)、白水(县治今青川白水镇)、昭欢(分葭萌置,县治今广元沙河镇)、汉德县(县治今剑阁汉阳镇)。” h9=4Ht2.5ui,;,V

蜀汉炎兴元年(263年),曹魏遣大将军钟会、邓艾伐蜀,后主刘禅献城投降。魏灭蜀后,将蜀国划分为梁、益二州,梓潼郡仍置,隶属魏国梁州(州治今陕西汉中),仍分领蜀汉时所属七县。 k7.5IO4-2dP,.1K

西晋时期。魏灭蜀后,尚书令司马昭将灭蜀之功据为己有,迫魏元帝曹奂封为晋王。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其子大将军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退位。司马炎接皇帝之位后,建立晋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梓潼郡仍置,隶属西晋梁州。元康八年(298年),雍(今陕西)、凉(今甘肃)二州之饥民入蜀就食。梓潼郡奉旨划出梓潼县西北地区,设置武连县(县治今剑阁县武连镇)。再割梓潼县西北之地,设置万安县(县治今梓潼县仙峰乡)。新设两县,用以招抚安置流民。自此,梓潼郡领有梓潼、涪城(改涪县之名为涪城县)、武连、万安、汉德、晋寿(改汉寿为晋寿,县治今广元市昭化镇)、剑阁、白水等八县。永康元年(300年),益州刺史罗尚用武力驱赶入蜀流民。流民推举李特为镇北将军,抗拒晋军。流民攻占梓潼后,李特以其侄子李离(李特妹夫李含之子)为梓潼郡太守。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李特长子李雄攻破成都,称成都王,建国大成,定都成都。永嘉三年(309年),梓潼郡太守李离的部将訇琦、张金狗叛变,杀太守李离,举郡归降西晋。李离的叔父李云、李黄率大军攻梓潼,被訇琦、张金狗杀于梓潼城郊。成都王李雄亲率大军攻梓潼郡,占领梓潼郡之涪城县后,即于涪城县设梓潼郡,隶属大成国。西晋之梓潼郡仍设于梓潼县。永嘉五年(311年),李雄率军攻破梓潼县,西晋之梓潼郡亦随之消失,梓潼县仍置,隶于大成国梓潼郡(郡治涪城县)。汉兴元年(338年)李寿接皇帝位后,改国号为“汉”,梓潼县仍置,仍隶属大汉梓潼郡(郡治涪城县)。置于梓潼水尾的万安县(县治今梓潼县仙峰乡),亦徙移至潺亭(今罗江县)。 B2.,Lh8!6nH9~,V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晋穆帝司马聘遣征西大将军桓温代蜀,成汉战败,成汉王李势献城归顺,成汉所辖梁、益二州又入东晋版图。永和四年(348元),梓潼县奉谕割西北地区(今许州、仙峰、双板及江油市重华、文胜、厚坝、马阁、二郎庙、青林口、雁门坝诸地)置北阴平郡和阴平县(郡、县治同治今江油市河口坝镇之阴平坝)。梓潼县仍置,隶属梁州梓潼郡(郡治涪城县)。 Z7:2Nd3+1jp6!3Y

南北朝时期。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太尉、晋王刘裕迫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刘裕接皇帝位后,改“晋”为“宋”,史称刘宋。梓潼县仍置,隶属梁州梓潼郡(郡治涪,即今绵阳市)。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二月癸亥,朝廷将梓潼郡从梁州(州治汉中)划出,入隶益州(州治成都)。又割梓潼县东部地区(今仁和、大新、宝石、二洞及今剑阁之元山、开封、王河等)置华阳县(县治今剑阁县王河镇)。刘宋大明元年(457年),再割梓潼县东北地区(今马鸣、马迎、建兴、演武及剑阁马灯 、碗泉、公店等乡)置茂陵县(县治今演武乡上亭铺)隶属益州武都郡(郡治今剑阁县武连镇)。 O2-6ba7~9LQ,~9O

刘宋昇明三年(479年),骠骑大将军、太傅、相国肖道成,逼宋主刘准退位。肖道成登上皇位后,即改“宋”为“齐”,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南齐”。梁、益二州尽为南齐版图。梓潼县仍置,隶属益州梓潼郡(郡治涪)。茂陵县(县治今演武乡上亭铺)亦置,改隶益州扶凤郡(郡治今剑阁县开封镇)。 C1.6da8!8pK4+4U

南齐建国后,自第二代皇帝开始,即出现了皇帝与分封在各州郡为王的叔侄兄弟之间的互相猜疑、相互损毁,甚至互动干戈的动荡局面。这就促成了一些重臣趁此扩充权势的机会。雍州刺史肖衍,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宁朔将军而爬上了左仆射、骠骑将军、大司马、梁王的高位。肖衍坐大一方后,便权大思尊,萌生了“谋位称帝”之心。认为“齐祚已终,当承帝统”。即于齐和帝中心二年(502年),逼齐和帝肖宝融退位,将其贬为巴陵王。肖衍登基后,即赐死齐和帝肖宝融,将国号“齐”,改为“梁”,史称南梁。又将齐中心二年改为梁天监元年(502年)。并将设于涪县(今绵阳)的梓潼郡,改为巴西梓潼郡。梓潼县仍置,隶属南梁益州巴西梓潼郡。茂陵县(县治上亭铺)仍置,隶南属益州扶凤郡(郡治今剑阁开封镇)。 G,!6Yc8?2xb5.5Q

梁天监四年(505年),汉中太守夏侯道迁,举汉中郡归降北魏(北魏定都河南洛阳)。梁武帝肖衍遣益州刺史邓元起、益州将军孔陵、鲁方达、任僧褒(南安郡治今剑阁普安镇)率军平息汉中之变。北魏宣武帝元格即遣尚书刑峦率军入蜀接应夏侯道迁,并赐刑峦为镇西将军,统管梁益诸军事。刑峦入蜀后,北魏将军李义珍击破南梁晋寿郡(郡治今广元昭化镇)后,驱走南梁晋寿太守王景胤。刑峦又遣将军王足击南安(今剑阁),南梁蜀将孔陵战败,退保梓潼。王足追击,又於梓潼再败孔陵,乘胜进围涪城。至此,北魏夺得南梁之梁益二州十四郡之地,东西七百里,南北千里。即于所得之地设置东益州(州治最初设于今陕西略阳,后又移治今四川广元昭化镇),并于梓潼设置梓潼郡(郡治今四川梓潼县),隶属北魏东益州。茂陵县仍置,隶属北魏东益州扶凤郡。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北魏内乱,所设之东益州各郡县多背叛北魏而归附南梁,梓潼县附梁后,乃降郡为县,隶属益州巴西梓潼郡(郡治涪),茂陵县(县治今演武乡上亭铺)仍置,隶属辅剑郡(改扶凤名辅剑,郡治今剑阁开封镇)。 m,:,Vr5+5QF2~5o

南梁天正元年(552年),镇守益州的武陵王肖纪率蜀军顺江东下建康(南梁京城建康,即今之江苏南京)与其弟争夺王位。蜀中无主,北阴平郡太守李文智趁机自立为王,于阴平郡之百顷(今梓潼县许州镇)置许州,其子李广为许州刺史。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太师、天柱大将军高欢,从晋阳(今山西)率军进入京都洛阳,逼走魏主元修,又将其仅有十一岁的世子元善见捧上王位,改元天平,并迁都至邺(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魏主元修从洛阳逃出,被关西大都督宇文泰迎入长安(今陕西西安),不久,元修死,宇文泰又拥立元修之从弟元宝炬为魏王,定都长安,改元大统,自此,北魏即被分为东魏和西魏二国。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乘南梁弟兄之间争夺王位的战乱,即派遣大将军尉迟回伐蜀。蜀中无主,魏军所向披靡。蜀境皆入西魏版图。北阴平郡太守李文智降魏,所置之许州旋废。并将北阴平郡改为阴平郡,阴平县亦改名龙安县,阴平郡治和龙安县治,皆设于阴平坝(今江油市厚坝镇与河口镇之间)。同时,又分巴西梓潼郡于涪县(今绵阳)设巴西郡,于梓潼(今梓潼县文昌镇)设潼川郡(又名东川郡、潼州郡),且将县治迁于稷连(今石牛镇),易县名为安寿县,隶属益州大都督始州(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茂陵县仍置,改隶益州大都督始州黄原郡(郡治今剑阁县王河镇)。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大都督宇文觉逼西魏恭帝退位,宇文觉接皇帝位后,改国曰“周”,史称北周。潼川郡仍置,领有属县安寿。改隶利州总管府(府治广元)始州(州治今剑阁普安镇)。阴平郡改名静龙郡,龙安县改名阴平县,皆隶于利州总管府龙州(州治今平武县南坝镇)。 l5?1MB1?1IY9~,v

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大司徒杨坚逼周静帝宇文阐退位,杨坚接皇帝位之后,改国号“隋”,改元开皇。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对东晋以来滥设郡县所形成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弊政大加革修,效法秦制,推行郡县制,并小为大,减少郡县设置,乃撤销设于梓潼的潼川郡,将设于稷连(今梓潼石牛镇)的安寿县移治梓潼。又撤销刘宋大明元年(457年)设于上亭驿的茂陵县,其辖地并入安寿县。再撤静龙郡,阴平县仍置。阴平、安寿二县皆隶属西南行台普安郡(郡治今剑阁普安镇)。大业三年(607年),安寿县还名梓潼县,仍隶属西南行台普安郡。 x6:9AC3-2PA2-1a

唐高祖李渊建国初期,沿袭隋朝旧制。后渐次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国家后,即于武德元年(618年)罢郡为州,推行州县二级制。梓潼、阴平二县仍置,隶属于利州(州治广元)总管府始州(州治今剑阁普安镇)。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开始整理地方行政建制。依据地方事务繁简和集权中央的原则,划全国为十道,分道监管各地行政诸务。四川被划分为剑南、山南、江南三道。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于剑南道(道治今成都市)剑州(州治今剑阁县普安镇)。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州为郡,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于剑南道剑州普安郡(郡治今剑阁普安镇)。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川节度使(治今三台)、西川节度使(治今成都)。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治今三台)剑州。 f5;7bi7:8Qo7~6F

唐末,纲纪失常,政以贿成,激起黄巢、王仙芝等农民起义,酿成了晚唐大动乱的局面。一统之国四分五裂,旋即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温迫唐哀帝李木兄退位,改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定都汴(今河南开封),改元开平。西川节度使王建不受梁命,越年(908年)兼并两川之地,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改元天复,旋又改为武成。武成元年(908年)设昭武军节度使(节度使治今广元市),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于昭武军节度使剑州。后梁龙德三年(923年),晋王李存勗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改元同光,定都洛阳。同光三年(925年),后唐遣枢密使郭崇韬、魏王李继岌率军伐蜀,蜀国后主王衍降唐。阴平、梓潼二县又隶属后唐东川节度使剑州。后唐应顺元年(934年),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坐大一方,不受唐命。后唐闵帝李从厚即遣天雄节度使石敬唐率军入蜀讨伐,孟知祥率蜀军抗拒,大败石敬唐军於剑门关。孟知祥乘胜兼并东川,旋即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改元明德。后蜀对州郡设置的变化较少。阴平、梓潼二县仍置,隶属于后蜀东川节度使剑州。 r9:,jC7.5rn4+4v

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年),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于陈桥被部属拥戴,逼后周恭帝柴宗训退位。赵匡胤接帝位后,建国曰宋,改元建隆,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太祖遣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都指挥使刘光义、崔彦进等率军六万,分道入蜀,乾德三年(965年)生擒蜀王孟昶,后蜀亡。北宋於四川建置方面,一改隋唐以来州县二级制,而为路、州、县三级制。将剑南东西两川合并,设西川路,为四川设路之始。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于西川路剑州普安军(军治今剑阁普安镇)。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又将西川、峡西二路合并,称川峡路,梓潼、阴平二县隶属川峡路剑州普安军。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乃分全川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为四川得名之始。梓潼、阴平二县隶属利州路剑州普安军。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为金国灭亡。康王赵构南逃,于南方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国,史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梓潼、阴平二县隶属于利州东路普安军。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普安军升为隆庆府,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又将利州之东西二路合为一路,称利州路,梓潼、阴平二县皆隶属利州路隆庆府。 A2=,Hw6-8rl3~3t

元世祖忽必烈在入蜀战争中,于中统三年(1262年)便设置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省治京兆(今陕西省咸阳市),至元三年(1266年),移治利州(今广元市嘉陵镇)。至元十六年(1279年)平蜀,至元十七年(1280年)省治又还治京兆。至元二十二年(1286年)始分省四川,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省治始移治成都。省以下之设置,废除宋代军监制,实行路府州县制,以路府辖州,以州辖县。形成路府州县四级制。元初,阴平县经战乱而荒芜,旋即撤销阴平县,其辖地百顷(含许州)、长平(今江油文胜、重华马阁坝、二郎庙、厚坝等地)、全门(今江油雁门坝)等地并入梓潼县。梓潼县仍置,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广元路保宁府剑州(至元二十年降隆庆府为剑州)。 Q7!6gm7;9rO4!9i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南路领袖明玉珍率军从武昌出发,经长江入蜀,旋即占领全川,建国大夏,定都重庆,改元天统。梓潼县仍置,隶属保宁府(府治今阆中)剑州。 Q9=40e93Ra4.7f

明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朱元璋遣大将军汤和、傅友德平蜀。六月,大夏国幼主明昇归降。四川即入大明版图。明王朝在政区建置方面,在省之下废路改府,省州并县,实行府、州、县三级行政管理制。同年,撤销普安县(县治今剑阁普安镇),辖地并入梓潼县。洪武六年(1373元),又撤销江油县建制,其辖地亦划入梓潼县。同年恢复剑州建制,原划入梓潼之普安县辖地,随即从梓潼县划出,入隶剑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江油县,又从梓潼划出原划入梓潼的江油县辖地,归其管领。梓潼县隶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治阆中)剑州。 c,-5wT9-7vT6~7v

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入川,攻占梓潼,置梓潼县,当年退出。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军入蜀,攻占梓潼后,置梓潼县,隶属大西保宁府剑州。 T4=6pp86zA1~8g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世祖福临遣肃亲王豪格率军伐四川。大西王张献忠亲率大西军与战。至西充,张献忠被豪格部将雅布兰射杀,大西军全线溃败,大西亡。四川入于大清版图。梓潼县仍置,隶属大清保宁府剑州。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叛清,在云南建国曰“周”,改元昭武。吴三桂遣部将王屏藩攻四川,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洪、吴之茂等,决计降吴附“周”。自此,四川入于大周版图,梓潼县隶属大周保宁府剑州。之后,清军即与吴三桂军在川陕间连年争战直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由大将军图海,率天津总兵赵良栋、甘肃总兵王进宝平定四川。四川又入大清版图。清王朝于地方政区设置方面,实行道府州厅县三级制,以道辖府州,以府州辖厅县。梓潼县隶属川北道保宁府剑州。雍正五年(1727年),绵州从成都府划出,升为直隶州。省督即将梓潼县从保宁府划出,入隶绵州。 E5:1An6+8PV7.4U

清末,四川掀起“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前奏,促辛亥革命迅速在全国爆发,清王朝终被推翻,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 President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3月,南北和谈后,满清遗臣、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 President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其篡夺。四川所置之军政府,亦落入北洋军阀势力范围。 N3-9PQ1~2rp,+4r

北洋军阀为了集权中央,于民国元年(1912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梓潼县仍隶属绵州。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为推进恢复帝制,又按其“废省改道”计划,将全川划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七道,废除府州厅。梓潼县隶属川西道(道治成都),民国三年(1914年),川西道又改名西川道,梓潼县仍隶属之。 h8!,Ft4+2bO8-7d

民国七年(1918年),重庆镇守使熊克武发起征讨北洋军阀政府的靖国战争后,便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兼四川督军的名义,发表“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遂“决定主客各军就防划饷”。至此,即形成四川防区制的雏形。盘据四川全境的军阀,大肆扩张武力,以至相互争夺管辖地盘,连年混战,大小争战达460余次。四川各道的设置,亦渐次为四川军阀的防区制所代替。民国七年(1918年)十月,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熊克武任颜德基为靖国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其时辖达县(达州)、宣汉、开江、万源、城口、开县、云阳、奉节、巫溪、渠县、营山、仪陇、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苍溪、南部、盐亭、昭化、广元、剑阁、梓橦二十四县。 梓潼县初为川军六旅(整编后升为十师)刘斌防区。民国十三年(1924年)起,经过“一三边,打三七二十一”和“倒杨(森)之战”后,梓潼县又为川军二十一师(后升为二十九军)田颂尧防区。军阀在其防区内,总揽民、财、教、建、军各项大权,征粮征税任其所为苦,人民苦不堪言。民初在全川所置各道,已形同虚设。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政府即明令裁撤各道,各县直接隶属省府。 s6.2Ih9~6Xf,,p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分批进入梓潼,并掌控全境。为维护革命秩序,3月下旬,在梓潼第七区重华场(1953年划属江油)建立重华县苏维埃政府,4月初,在梓潼第五区复兴场(今许州镇)建立百顷坝县苏维埃政府,4月中旬,红四军十二师又在梓潼县城建立梓潼县苏维埃政府。是年5月,红军分批撤离梓潼。7月,国民党势力重返梓潼。经国民党势力分化四川军阀后,取消地方军阀各自为政的防区制,将全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每区设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单位分辖各县,以控制地方力量。梓潼县隶属十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绵阳。 07;2Kn5!8iK3-,k

1949年12月20日,梓潼县解放。为组织和发动人民群众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发展经济,分批开始变革行政区划。解放初期,梓潼县隶属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绵阳专区。 W5?1Up4~8WM,?7g

1950年3月,根据中央决定,将四川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同属西南军政委员会直接领导,梓潼县隶属川西行署绵阳专区。1952年中央决定撤销四个行署区的建制,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梓潼县乃隶属四川省绵阳专区。 M75Zn4~3CG2;4p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绵阳专区改制为绵阳地区。 e8+9gG1.1WM,:9A

1985年2月,国务院又批准将绵阳地区改制为省辖市。绵阳建制几经变动,梓潼县均隶属之。 I8+8bP28DJ9~4A

建制沿革

1994年,县以下的行政管理,实行县辖乡镇和乡镇辖村的三级行政管理体制。梓潼共划分11个镇,11个乡。乡镇之下,又划分村和组(社)。 A2+1oM5.9Qk3~9q

1996年又对乡镇建制作了部分调整,恢复了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所撤销的一些乡,即从自强镇划出8个村,恢复马迎乡建制,从白云镇划出11个村,恢复石台乡建制,从黎雅镇划出10个村,恢复仙鹅乡建制,从观义镇划出7个村,恢复双峰乡建制,从玛瑙镇划出9个村,恢复交泰乡建制。经过此次调整,梓潼共设置11个镇16个乡328个村2237个组(社)。 l6;4jY3+2rx81e

1998年,从自强镇划出6个村,恢复二洞乡的建制。从长卿镇划出12个村,以6个村恢复东石乡建制,以另6个村恢复三泉乡建制。从许州镇划出7个村,恢复豢龙乡的建制。从文昌镇划出7个村,恢复宏仁乡的建制。至此,梓潼共设11个镇21个乡328个村2240组。当年9月,在黎雅镇场镇,设文昌宫居民委员会。10月,将长卿镇南桥二组改制为南桥居民委员会。 J6+7cd8;3sm5~7U

1999年10月,将卧龙镇金谷村一分为二,改建成金谷和丰谷2个村。梓潼村的设置累计已达329个。 M9~3FH3-,jx1-8G

2000年10月,将卧龙镇金谷村11组改制为兴龙居民委员会。12月石牛镇场镇永乐村的5、6、7、8、9等5个村民小组改制为金牛街居民委员会。2001年4月,将观义镇场镇的池塘村第4村民小组改制为红旗居民委员会。至此,梓潼共设有居民委员会16个,其中文昌镇7个,长卿镇1个,黎雅镇1个,许州镇3个,卧龙镇1个,观义镇1个,石牛镇1个,仙峰乡1个。 S83fm3=,km,-4d

于2002年9月,对长卿镇南桥村居民委员会经过调整后,更名为经技园区南桥社区委员会。 s5+1gZ8+4NP9-1u

2003年6月,将县城文昌镇所辖的7个居民委员会经调整后,改制成潼江、翠云、崇文、紫阳等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又将各乡镇所辖的8个居民委员会,经调整、扩大规模后,改制为卧龙镇兴龙社区、观义镇红旗社区、黎雅镇文昌宫社区、仙峰乡大桥社区、石牛镇金牛街社区、许州镇红军桥社区和吉阳社区等乡镇社区居民委员会。 z8:6SW5!7sY1;2m

至2005年,梓潼行政区划,共设11个镇21个乡329个村,2240个组,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个社区居民小组。 t4.7NQ3~1qN,+5L

梓潼县城 u,;3qN2-4Cz6.4m

梓潼县城 N4:9Pa5=5PS7;2s

截至2018年,梓潼县下辖18个镇、14个乡。梓潼县人民政府驻经开区金牛大道。 Z4.5AR4.5WM12h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7号) 》撤销三泉乡、东石乡、交泰乡、马迎乡、二洞乡、大新镇、定远乡、马鸣镇、豢龙乡、石台乡、小垭乡、仙峰镇、宏仁乡、白云镇、仙鹅乡、双峰乡。 O5:7vF1=7lW3.,T

行政区划

2020年辖:文昌镇、长卿镇、许州镇、黎雅镇、卧龙镇、观义镇、玛瑙镇、石牛镇、自强镇、仁和镇、双板镇、金龙镇、文兴镇、演武镇、宏仁镇,宝石乡。 u4+9Dr4~,It9+6H

地理环境

梓潼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介于东经104°57′16″—105°27 ′35″,北纬31°25′27″—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千米,南北长约52.5千米,总面积1443.92平方千米。 T3=3xE7:3hC9:5w

历史文化

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昭襄王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以国医圣手蒲辅周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石窟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j4-5dX9~8qs1~7B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p99sr8?6ry4=6l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千米,南北长约52.5千米,总面积1442.32平方千米。 T5:6Fa8!5gB7=1t

地质构造 M4.6nV2~7if5+30

梓潼县地质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北部川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区,为新华夏第三沉积带的川北台凹构造体系。东南临近川中古隆平缓构造区,西南界临川中新坳陷低陡构造区,西与龙门山台缘褶皱凹陷带毗连。梓潼大向斜是境内主要构造。轴线自县境东北的建兴、演武、马鸣入境,经县境中部,成弧形沿龙门山走向,由东北向西南延展,进入江油、游仙、涪城,再经安县花荄而南向华没闭合于成都平原,全长150千米以上。因向斜轴线西北受到龙门山褶皱断带控制,东面受巴中莲花状旋扭构造影响,西南则受绵阳帚状旋扭构造制约,致使梓潼大向斜轴线弯曲,且在向斜两翼发育有了组次一级构造,并有局部微小错动,裂隙不太发育。 B9=1EI7;7Fm3+4V

梓潼境内地质结构单一,出露地层为一套泥质岩类与砂质岩类交替韵律层的白垩系沉积岩。砂岩为厚层状,貌似城墙。泥岩的钙质含量较多。出露地层的白垩系分为三段,自下而上为:苍溪组(K1C)、白龙组(K1B)、七曲寺组(CK1)。此外,河谷地域尚沉积有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 O,9tu5?8Qs4?8H

地形地貌 S2?6Mb1+3Qt7=9m

一、地貌轮廓 P,+4Hw,+5SS44u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于1982年制定的《四川地貌区划》,界定梓潼县境域属四川东部盆地山地区盆中丘陵区与盆北低山区的结合部,系“红色盆地”范畴。县境西南属盆中丘陵区,县境东北属盆北低山区。因此,梓潼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具有向川北山区过渡的特点。 b8;8ti,-8Fo,!5H

梓潼县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夹一低凹的潼江河谷,东西横剖面呈不对称的马鞍形。县境地势由海拔700米以上的东北高丘、低山区,向西南倾至600米以下的中、浅丘陵区。最高点为东北部马迎乡境内的旺瓢山(海拔911.6米)。最低点为县境之南的交泰乡后山村潼江流出县境处的三江口(海拔413米),绝对落差498.6米。全境地形切割深度为100—300米左右。县境地质构造因受梓潼大向斜宽缓的两翼制约,境内地层平缓,出露地层几乎近于水平产状。岩层分布一般为紫红色和灰绿色砂岩与紫红色页岩、泥岩、互层的沉积韵律,加之接近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侵蚀风化剥蚀作用强烈,泥岩和页岩疏松,被剥蚀为平台,坚硬的砂岩往往被侵蚀为悬岩状,形成“梓潼台地”地貌。 q2.,VK9?6ht6!2F

二、侵蚀堆积地貌 L3:7CR2:4wb76h

梓潼县境内堆积地貌不太发育,沿潼江河谷呈带状分布,赤溪河、石牛河、鹅溪(马鸣河)等河流两岸仅有零星分布,共约68.28平方千米,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7%。 C1;3vj6+8Ds7?1D

三、构造侵蚀剥蚀地貌 u6;,BC8+3Eb1.9O

梓潼县境属丘陵向低山过渡地域。地质构造属平缓褶皱区。所以,除在接近龙门山脉的金龙场、仙峰、小垭等北面地域因受龙门山褶皱构造影响,有零星缓倾、单斜低山地形外,其余皆为桌状、台状、枝状等低山、丘陵地形,河谷发育以北南向为主。 Q5?,wz7!,Wx3-2W

四、地貌区划 g3=2b02.7rO8.5z

依据地貌相似性原则划分地貌,梓潼县境可划分为3个地貌区;潼江东北高丘低山区,潼江以西丘陵区,潼江河谷平坝区。 j3+8fc,.4QW3:8g

五、山丘 j3?8QC2=5Xs8!,u

梓潼县境无构造山脉,所有山丘均系地壳抬升和流水等外力侵蚀切割。使得河谷下降,两岸相对升高而形成的河流间的分水岭,因而山丘的延伸规律与河流流向大体一致。 X2:2xh7;8By,,t

气候特征 Q8~2IA8?,cg6+8E

梓潼县地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向川北低山过渡地带,气候属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是:降水较足,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大雨迟、结束早,多秋绵雨,汛期集中。气温在22℃以上的夏天较长,年均113天,气温在10—22℃之间的春秋两季各约80天,气温在15℃以下的冬季,年均约92天。 y,-7jM5-40F9=7g

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且多干旱。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出现于3月14日,回升早的年份、出现于2月23日,回升晚的年份、出现于4月4日,振幅在40天左右,平均气温回升比同纬度的武汉和南京早16—21天。10年中8年有春旱,气候概率为81%。 n1?2mJ6?1uR43g

初夏5—6月多夏旱。夏旱气候概率达90%。雨量多集中在6月下旬—9月,占全年总雨量的70%,最多的年份,占全年总雨量的82%。暴雨亦集中在此一时段,因而常有洪涝发生。盛夏之7—8月因雨量多,虽有炎热但无酷暑,极端最高气温为39℃,且多数年份在35—37℃之间。 v7;9kN3-,cb2~9b

秋季降温快,秋绵雨显著。9月,日平均气温降至20℃,比同纬度的南京和武汉提早约10天。入秋后,10年中有7年其秋绵雨达5天以上。10月,平均雨日较同纬度的武汉、南京多5—6天。 J,:7Qa,?6qM4;3r

冬季较温暖,雨雪少,冬干显著,阴天较多。1月平均气温在4.5—5.5℃之间,比同纬度的南京高1.5—2.0℃。极端最低气温也比同纬度的武汉和南京高7—8℃。冬季雨量仅18.8毫米,占年总雨量的2%。11月和2月,日照时数在80小时以下,为全年各月降雨量最少的月份。 q4:7WT4.2LN1;,Y

水文概况 w94zF58NJ4-3p

梓潼县境之大小河流除东部大新乡境内有一条峡谷小溪流入嘉陵江水系之西河(小潼水)外,其余均属嘉陵江支流涪江水系。主要河流——潼江,发源于龙门山北段东坡,其余溪河大多源于境内北部和东北部的丘岭间。同时,除源于境外藏王寨的永平河、倒淌河、养草滩、小溪河等几条小河为由南向北的逆向河外,其余皆为由西北流向东南的顺向河。总的特点是,源近坡陡,径流随降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陡涨陡落,无水运之利,水能开发亦较困难。 i4:7gn5=5Qr6?9S

土壤类型 i9?4qT52Ea1~,V

梓潼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全县共有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六个土属二十六个土种。 t1:2ev,.7Zo1~6c

植被条件 O4+6jg8!7Nt2!2i

梓潼县境植被属于四川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四川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盆北高丘植被小区。自然植被的主要林相为柏树林,柏科柏属中的川柏占有林地的绝对优势,其次是桤柏混交林,另有小片马尾松纯林分布;林中灌木多以黄荆、马桑、水楂子、噼啦子等混交而成,在森林遭到破坏的地方,则为禾本科的黄茅、白茅、巴茅、蓑草、铁线草、狗尾巴草所覆盖,植被良好。 q55fC6;7ro,~,S

自然资源

水资源 Z8.2Ta7;3QQ,:,O

水资源总量 p3+3Jw6~4xr5;3p

梓潼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层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多年平均径流3.5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24.4立方米,偏丰年径流总量可达5.27亿立方米,枯水年则只有0.63亿立方米,年限相差8.4倍。全县已有拦蓄水工程不足境内径流水量40%,余皆注入江河流走。 D5=4Tu3+1ME43Y

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记载,梓潼县由境外进入潼江的客水,以梓潼水文站和中心(河口)水文站的资料,并用等值线图计算,外来客水平均每年为6.18亿立方米。这些客水集中于汛期,由于受地形、时令及经济条件制约,开发利用极低,工业和生活用水每年从潼江提水量为0.044立方米,农业灌溉引水量(宏仁、开化二引水埝和沿岸电灌站)年均为0.15亿立方米,利用客水总量平均约0.3亿立方米,利用系数仅为0.05。 F4-,eZ8+4hz17K

梓潼县境内地下水有孔隙水1778万立方米,可开采量61万立方米,有裂隙水4432万立方米,可开采量3545万立方米。地下水蕴藏总量621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3606万立方米。 X71zr2,lf6;1Y

水能资源 J,=2gq3:,SK31m

梓潼县境内有大小河流9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潼江、金天河、赤溪河、马鸣河、宝石河5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76万千瓦。1978年县水电局开展水力资源普查,按河流规划计算可开发量为11站5488瓦。 M7!7Oc1?6TY5-1q

植物资源 G8=4Je,+8YW6?6z

梓潼县境内有裸子植物7种15属,被子植物63科110属,共有150余种。 W5;5as2=2Od8-3z

乔木有:柏木、桤木、榆树、白杨、马尾松、香樟、冬青等七大树种为主,兼以它类。柏树品种亦多,有川柏、匾柏、侧柏、观音柏、塔柏等,其它树种有红豆、银杏、黄连、檀木、梓树、泡桐、悬铃木、冬青、桉树、柳、千樟、皂角、菩提、八角枫、蒙刺树、夜好树、棕树、乌桕、油桐、青杠(栎树)、冬青、香椿、臭椿、油橄榄等。 d2+,Lj2=7qR,!6V

灌木:境内丘陵和低山的林地四周,均有马桑、黄荆、刺梨、水楂、七里香、枸杞、羊奶刺、噼拉子等灌木丛,城乡亦有住户种植千年矮、万年青、栀子、药栀子等灌木于庭内路径或花园内。 a44Ho,.4nc5;6d

疏林草坡:分布有禾本科、豆科、菊科、蔷薇科、马桑科、伞形科、唇科等。其品种有白茅、斯茅、蓑草、狗尾巴、巴茅、金钱草、半边莲、地瓜藤、地丁草、锁眉草、狗儿绾、巴地草、铁线草、竹节草、马鞭稍、进驻葡、陈艾、败浆草、青蒿、断肠草(五朵云)、白头翁、灰绿菜、蛇泡草(野草莓)、面搭子、车前草,水生草类尚有鮺草、青苔、水芹菜、水皂角等。水浸之裸岩又有牛毛毡、苔藓之类湿地草类生长。 v6.9DN8~1sX4-8Z

竹主要有:丛生慈竹,多分布在农舍四周。另有少量丛生斑竹、荆竹、楠竹、芦竹,分布在农舍四周或槽沟地带。 P4?8rB1:4dF7:9m

药用植物有:桔梗、红花、枸杞、白芨、栀子、小牛藤、黄连、川芎、白芷、白芍、丹皮、白匾豆、杜仲、牙皂、陈皮、杏仁、防风、枳壳等。野生药用植物有茵陈、青蒿、柴胡、前胡、威灵仙、续断、丹参、沙参、半夏、香附、苍耳、细辛、草乌、姜黄、小木通、白头翁、石菖蒲、薄荷等200余种。 U,;,KQ96Co9?,s

动物资源 y7;1CI1.9Mh1.1L

梓潼县的动物区系,属东洋界、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范围,区系代表动物的哺乳纲,成了以鼬科和鼠类为主,且鼠类最多,诸如田鼠、水鼠、黄鼠狼、松鼠、家鼠等等,其次还有草兔、狐狸、獾、黄麂等。鸟纲以白鹭、斑鸠、家燕、杜鹃、麻鹊、白头翁鸟、八哥等居多。爬行纲主要是蛇、鳖、龟、壁虎。两栖纲有田蛙、蟾蜍(癞蛤蟆)。鱼纲有鲫鱼、鲤鱼、鲢鱼等系种类属。 e9:8SI4-4SJ9.2G

兽类有:草兔、狗獾(俗称狗猥子)、猪獾、猫狸、狐狸、黄麂、蝙蝠、水獭、野猫、田鼠、松鼠、家鼠、水老鼠等。 k3~6ik,:8by4.8M

禽类野生禽类有野鸡、斑鸠、竹鸡、咚鸡、秧鸡、弥鸡、水鸭、路鸶(俗呼青庄)、白鹤、八哥、鹞子、猫头鹰、啄木鸟、山鹊、黄豆鹊、朝天冲、地麻雀、麻雀、白头翁鸟等100余种。 H8+8ie6:1MC9-6A

爬行两栖类有:乌龟、鳖、壁虎、草晰蜴、乌梢蛇、火秋蛇、菜花蛇、水蛇、土腹蛇、青竹标蛇、称杆蛇、蟾蜍(癞蛤蟆)、青蛙(田鸡、疙玛子)等。 f2:2MS71If8.9D

鱼类有:鲫鱼、鲤鱼、繁子、巴石子、鲢鱼、黄角子(俗呼狗半头)、鳜鱼、刺疙巴、水豹子、青绒子、黄片、白条子、潼棒、青鳝、黄鳝、泥鳅、钢鳅、乌棒(乌鱼)、桃花斑鱼等。 B3=9eE2~8LX18Z

昆虫有:暝虫、稻苞虫、蓟马、土蚕;小麦蚜虫、麦蜘蛛、玉米粘虫、豌豆象、米象;棉花地老虎、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蔬菜粉蝶、采暝虫、守瓜虫;柑桔介壳虫、天牛;桑树金龟子、白飞虱、尺蠖;林木柏毛虫、蛀虫、白蚁等。尚有危害人畜的害虫,主要有蚊类、蝇类、虱、蚤、蟑螂等。益虫有螳螂(俗呼草猴)、蜻蜓、食蚜蝇、食虫蚁、赤眼蜂、金小蜂等。 J2+3mp9!6sW7?1V

软体类有:蚯蚓、水蛭(蚂蝗)、旱蚂蝗、肥虫。此外尚有节肢类动物蜈蚣、千脚虫、蜘蛛类,以及蝌蚪、蜗牛、田螺、螃蠏、虾子、打屁虫(九香虫)等,还有各种寄生虫。 W6!1ip1!6fy8:5m

珍稀特产动物:有乌龟属“中华草龟类”,有铜色(雄性,略代黄色)和铁色(雌性,略代黑色)。繁殖力弱,生长缓慢,龟龄很长,肉、甲(龟板)皆为补品,因人为滥捕,已濒临绝迹。近年从缅甸及江南引进同种不同属的草龟,人工饲养,其营养和药用价值皆逊色于土产乌龟。鲵鱼又名娃娃鱼。中国大鲵,两栖纲蝾螈隐鳃鲵科。背棕黑色,浅灰斑,四脚,以鱼虾、水巴虫为食,主产潼江上游岐江,县城以北的潼江河滩有零星分布。 T6:3KB9;2Ij1,G

矿产资源 b3?,UB5-2ue3:8L

石油天然气 y8-8qb7.2TD2;7D

梓潼大向斜东南翼之老关庙和三合场鼻状构造,皆为一短轴背斜,闭合良好。构造周围广泛存在含油砂岩层,又长期处在利于油气运移储集的川西北凹陷向川中地块过渡的斜坡上。四川石油局川西北矿区已在老关庙构造钻井9口。在地腹的中生界三迭系上须家河组之须四、须三、须二(地层深4200—4500米)层段,均获气藏。川西北矿区在三合场背斜东翼二洞至文兴场之间钻井10口,在中生界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之须二、须三、须四测试,获工业气流,已投资4口,供城乡生活生产用气。 z5?4Fv7?8du5=1X

煤 D9?6aE9+7kT6=5c

梓潼大向斜东南翼老关庙背斜之中生代侏罗纪下统大安寨组(地层深3100—3200米),属半深水湖相沉积,介壳灰岩,总厚60.5米,介壳个体较大,多为瓣鳃类和腹足类化石。足见侏罗纪(距今约1.95亿年)沉积前,古生物丰富。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二段(层深4500米左右),古地温可能在80℃—117℃之间,对油气生成有利。在三迭系上统须二层段(井深4500米),获无烟煤储藏,层厚4.5米,占三迭系上统须二段总厚度的27.6%,尚无可开采的技术。 A7?1kU3~1qq5!60

卤水 v3-1df2.4kk8.3D

川西北矿区在老关庙背斜钻井至230米处,打出卤水,含盐量较高,在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地层深5700—5800米)亦获卤水,涌出量大,含盐量高。县境西北宏仁乡之太皇铺,东北马鸣乡及县城均有咸水泉孔,涌水量微小,昼夜仅数百升,含盐量低。清咸丰《重修梓潼县志》载,昔产盐,今不产。 J1+7Lx8+3PZ5;40

硝 j2~2jX7;4Zp8-4L

县境内,水质含硝酸根较高。旧志载,清乾隆年间县内有硝厂,民间亦多用屋基土渗水过滤后熬硝。解放后,县城亦组建硝(硝酸钾KNO2)厂,供做爆竹和打蜡之用。 i52pJ4;2Tc8?7J

彭润土 N2=8nJ2=3OL,=6u

境内白垩系下统苍溪组出露地层的泥岩,经风化后成为膨润土。在玛瑙镇境内有出露,现已开采作为工业原料。 S3~2JM7:4cn5.5B

页岩、卵石、河砂 Y83zF7:,Da68x

境内泥质页岩藏量丰富,可供制作墙体烧结砖。另有一定储量的卵石、河砂分布于潼江流域,可供适量开采。 o4=2XG9!6qR8;,l

人口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总人口38.4万人,比上年增长0.08%。其中,女性人口18.63万人;乡村人口31.54万人。 Q9+1eK4=6LE4!9r

经济

综述 u4:3hk5;4DC5-6R

2016年,梓潼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782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272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9513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5587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53.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6:41.9:28.5调整为29.7:40.3:30。梓潼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54967万元,比上年增长8.2%,对GDP的贡献率为66.5%。 m5=2RS2;8t08=2Z

固定资产投资 Z,;5tm7-7KH18Q

2016年,梓潼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7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34317万元,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15200万元,减少65.1%;农户投资30000万元,增长20%。 D7~9wf2?,q0,:7U

财税收支 q3-5ZQ9;7MK33l

2016年,梓潼县财政总收入达到56109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179万元,增长8.8%。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93750万元,增长4.6%。 S4:40b71UK4;2l

人民生活 b1=3zP,-1XY9+3g

2016年,梓潼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9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0167元,比上年增长9.5%;梓潼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75元,比上年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05元,比上年增长8%。 b1,IM1?7qq65e

第一产业 T45qQ4~8HU9!1W

2015年,梓潼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7736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达到2.32319亿元、1.7046亿元、1.93031亿元、1.5991亿元,分别增长4.02%、3.21%、4.2%、3.97%。 L5-,cz6!4tv5=1m

种植业 C3-8rn7~5Sj7:8O

2016年,梓潼县农作物总播面积69387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播面39989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215663吨,比上年增产2.5%。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7949吨,与上年持平,大春粮食产量157714吨,增产3.5%。主要农产品中,稻谷产量104823吨,增产3.1%;小麦产量49406吨,减产0.5%;油料作物产量54923吨,增产2.2%;蔬菜产量191160吨,增产3.5%。 J7:4py5:4QX8;3y

畜牧业 j1~2XF2-1MZ,;2Q

2016年,梓潼县共出栏生猪299011头,比上年减少3.8%;肉类总产量39286吨,增长0.5%;禽蛋产量23635吨,增长3.3%;蚕茧产量1766吨,减少0.3%。 Q,=8he4!2al9=4Z

农业基础 b4~7XO5;4Wv2?9P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实有水利工程12708处,水利工程总水量能力23005.2万立方米,实际供水9336.7万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2660公顷。农机总动力达到35.02万千瓦。 W6=6Gw8+7OP7!1T

第二产业 h5~,Yl4?1fZ5-8V

工业 V,;9qt3~3yB7+5O

2016年,梓潼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52885万元,增长9%。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4%,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7%,工业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0115万元,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3105万元,增长18.4%。 z1~1gr49lA2:,m

建筑业 b2~8Zr8=3zy5=5v

2016年,梓潼县梓潼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5亿元,增长31.9%。 o9-,bL5.6uL2!2j

第三产业 G4+6Hq4-7Eq3-2k

国内贸易 s76Gb2?4AQ5!4q

2016年,梓潼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1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9937万元,增长1.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4195万元,增长31.5%。 v,:2EK1+4Lg2:50

邮电通信 X3;8ax6=1tJ,=4F

2016年,梓潼县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8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4%。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梓潼县固定电话机用户34617户,增长17.9%。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移动电话用户249154户,增长20.6%;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57088户,增长37.7%。 S3-7iq14bG4=3v

旅游业 K6.,fa5?3RF1.3x

2016年,梓潼县共接待游客492.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77亿元,增长28%。 D4:1cI,;7sW9=7d

金融业 O5;5EQ4-9ae4~,n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8.9937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58.8350亿元,比年初增长8.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6430亿元,比年初增长12.7%。 Q5:8us9+1YJ32N

保险业 R,~9Ch3-,gA9.8E

2016年,梓潼县梓潼县共有保险支公司或营销部17家,其中,财产险公司7家,寿险公司10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25924.7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人身险18100.7万元,增长20.6%;财产险7824万元,增长10.7%。 V57Jn7=,qe5:6l

交通运输

交通 L2.40i6=1of5~9J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公路通车里程2053.2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359千米,增长6.1%。 U4;4lN47dZ3!2I

梓潼境内有108国道、347国道贯通全境。 j1~6xE5+5rw4+6z

运输 T7!8FR1-5pe8;8B

2016年,梓潼县公路客运周转量21875万人千米,减少6.8%;公路货运周转量16124万吨千米,增长4.4%。 b6+3TY88Xe72f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g4=5Lb7:6cZ8?9Z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共有小学34所,在校小学生13653人。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925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541人。 J91Ys63Ef4:3o

文化事业 l8.2ov,=7Uu1+1k

2016年,梓潼县梓潼县有博物馆1个,文化馆(站)33个,影剧院1个,体育场馆2个,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0.5万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8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98.49%。 b4=6zm27Cp5=80

卫生事业 x5:2Dn6?4KS5!4g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43个,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305人,其中,医生53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406张。 s3~6LJ5?,Ip6~6F

社会保障 o6;8yq91mK94Y

截至2016年末,梓潼县参加企业在岗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1528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2041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72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8567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2586人、农村居民10191人。 C4?3mt8!6dk8;5J

文化传统

梓潼是一个置县近2300年的古县,境内有七曲山大庙、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尚存的24座汉阙中梓潼汉阙就占了六分之一。金牛古道自秦汉至明被演绎成为翠云长廊。红军长征过梓潼建立了三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留下了许州红军桥、马迎红军墓等革命遗迹。新中国三线建设后,梓潼又成为中国“两弹城”遗址所在地。 X5-5eJ8.4fk,?8R

洞经音乐 y5~,aJ96Mf2?2U

洞经音乐是谈演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的音乐。在文昌祭祀中,它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宣扬文昌经诰的宗旨,是梓潼宗祀文昌帝君的一种特色活动。 h12Yb1=6If9!6k

梓潼阳戏 06,pg2;5bW5+6C

梓潼阳戏奉“四圣”(川主、土主、药王、文昌)为戏神,并有一整套祭祀仪式和演出剧目,运用于善男信女求神许愿,还愿祈吉的民俗活动之中。梓潼阳戏的剧目相传有三十二天戏、三十二地戏。根据手抄本“戏门断愿启白”所记,三十二天戏是:出扫棚前、出小鬼、出土地、出走马、出春牛、出结事郎、出和事老者、出陈牢、出猿猴、出屏凤小姐、出僧道、出梅花、三圣起马、出化主、出凤冠柳青、出关韩二将、出二郎、出三伯公婆、出杨泗将军、出大伯二伯等。 l5?8fF5=2MW5?7e

历史名人

梓潼帝君 t9~2UD4?9Lg9!3T

“梓潼帝君”源自于三国西晋时四川梓潼县一带的一个地方神信仰,传说此神名张亚子,有记载谓其仕晋战死,乡人立庙以祀。张亚子信仰至唐代因入蜀二帝玄宗、僖宗分别予以敕封而影响渐大;至宋代,梓潼张亚子神和灌口二郎神成为四川地区影响最大的两个俗神。 A7~8pf2?2qg8:7u

无准师范 F5;2Qr1?5ln3=6U

无准师范(1179-1249),南宋佛教界泰斗,名师范,号无准,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绵州梓潼县治)人。年九岁就阴平道钦出家,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于成都正法寺坐夏。年二十投育王山秀岩师瑞。时育王山有佛照德光(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居东庵,空叟宗印分坐,法席人物之盛,为东南第一。无准师范禅师在茶文化传播日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门下弟子有弟子日本高僧圆尔辨圆等。 U1.5ro5;5YR6~3L

风景名胜

七曲山 P1.7St5~1Ld7:,p

七曲山位于梓潼以北10千米处,为蜀道入川后的最后一道险峰。山间种有古柏4万余株,七曲山大庙建于山顶,藏于森森古柏之中。 E7~2hT8,Ty4;5W

景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带宽约800—3500米,带长约16000米,呈南北走向,景区所属范围为盆中深丘地貌,海拔500—892米,相对高差约400米,坡大、长而较缓,坡度一般在25—35°,山坡上分布有很多级小台地,山脊秀峻,间有阔缓台地,分布了景区三分之二的森林资源。 y6;8AW9!5zb57k

金牛古道 F87VE52ST3=7F

战国时期(前385年),蜀王负力派遣五丁力士引领秦国所赠石牛而拓展的金牛道,古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此道自陕西眉县经斜谷、褒谷栈道入汉中,转而进至勉县又向西,出阳安关(阳平关)经山道抵白水关(今青川白水镇),然后沿白龙江至葭萌(昭化),又溯清江河而西至沙溪坝,则转向南,入剑门关,经梁山南入梓潼七曲山。至今七曲山仍有数段古金牛道遗迹依稀可见。清代著名诗人李重华有“双崖翠影侵天合,开辟何曾让禹功”之句,极力赞美五丁开山劈路的功绩,一点也不亚于夏禹王开通九江十八河的功绩。 V1?9Kb2~,bE3-4P

千佛岩摩崖造像 s52QJ3-9jX3~9C

位于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顶。造像凿于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东西北三面凿三大龛,南面为石造像,未凿龛。总共造像1000余尊,故名“千佛岩”。均为唐代开凿。东龛圆拱形,有造像9尊。西龛圆拱形,有造像53尊。北龛有造像19尊。南面无龛,但在长3.7米,宽2.15米的石壁上刻有高0.1米的小佛1000个(20排,每排50个),由于风化严重,只能看出大体轮廓。 z,=3sc6:2dL3~5T

长卿山 Y37cZ94ud9?2c

最早有小神庙,先名“神山”,后重蚕桑,史书有记“梓潼有蚕婆山”,“蚕婆即蚕丝氏,他教民种桑养蚕。”就供“谷父蚕婆”,即称“蚕婆山”,旧俗春节中以示乡人卷蚕度年,又有“人日登高”,其又应八(发)日吉利享有登高赏春之乐,故订正月初八为民俗之“登山节”。《四库全书》载:“梓潼寰宇记云明皇过梓潼遥望见山上有一窟,近臣奏云,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遂定名为长卿山。”因此山从安史之乱,明皇幸蜀,于唐天宝十五年(742年)起赐名,即称“长卿山”,延用至今,现有山居旧迹。后来“长卿村”及“长卿镇”,即随之定名。 W8;4XH6:1WO97O

中国“两弹”城 y1~4Ug93F01-6y

梓潼“中国两弹城”是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是中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科学家都在此留下足迹。如今还保留着邓稼先旧居、院士楼、将军楼等保留下来的建筑167栋。孕育出“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求实创新、永攀高峰”的“两弹精神”。 t1!,At3.3UY1+9w

翠云廊 G2?,Rh6+3bw,+2Z

翠云廓蜿蜒三百余里的古柏,多数是天然森林,少数是人工栽植。明清时定名的“翠云廊”为三百余里,自剑南至阆州,西至梓潼,古柏数万株。实际古柏绵延不止明清的三百里,至低有七八百里,下自梓潼县七曲山以南,剑阁以北至勉县,都是林峦叠翠;荫郁苍莽的自然柏树森林。这三百里翠云廊,在剑阁县内,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由北向南的长椭圆斜面,是由龙门山至剑门关,北接秦岭的剑门山脉尾峰,山岭密布,沟壑纵横,境内五子山海拔1330米,深沟仅367.8米,高低相差962.2米,悬岸如屏,沟底无人烟无道路,真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原始森林地貌,这是翠云廊尚未开发的奇险之处。仙女峰、梁山寺、舍身崖、雷霆峡等蜿蜒曲折,北向陡峻、南向趋缓、顺向秦岭尾峰,经大龙山、小龙山、金顶山于演武分支的梓潼七曲山。 c6;2GU7?2MU25i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 w,;5ND,-9wW4?,T

七曲山大庙,位于县城之北9公里,古名善板祠,唐改名七曲寺,南宋又改名灵应祠,元改称文昌帝君庙,明清则改称太庙、大庙。自唐、宋两代皇帝将梓潼神追封为“王”的爵位后,地方政府即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开始,按王府格局续修七曲寺,建成后即敇庙名曰:“灵应祠”。又经历代维修扩建,整个建筑共占地1.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从而形成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王宫建筑群。今存元、明、清之殿宇亭台23处,以真庆宫之百尺楼、正殿、桂香殿为中轴线,其余建筑物,则依山造势,顺其自然,向左右延展。整个建筑集南北风貌于一体,既有如正殿、桂香殿、天尊殿的雄伟庄重的北方风格,又有如风洞楼、瘟主殿等建筑雅致奇秀的南方风韵。这片古林深藏的洞天福地,因其建筑群错落有致,风格殊异,突显“林富其幽,山壮其势,水秀其姿,洞观其邃”的特点,不少古今人士均称其是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庙宇构筑方面的具体实践。 i5+3xz9-,Ue18f

特产美食

梓潼镶碗 X4.6rY1?6hN4:6z

地方特色大菜。要是接待贵客,必有镶碗。镶碗用料有鸡蛋、豆粉、豆腐、肉馅;底料有木耳、黄花、豆皮、酥肉、时令蔬菜等。制作时蛋清、蛋黄分别上笼分蒸,呈黄白二色,造型美观,滋润可口,深受食客喜欢。镶碗又是“十大碗”中的第一道盖面菜。镶碗最早是宫廷御膳,明世宗时,总督营戍政的仇鸾,失势后举家迁居梓潼,并将此菜的制作方法一并带回家乡。此后,便在民间的“田席”上增加了这道必不可少的镶碗大菜,流传至今,成为梓潼的一道名菜,令人百吃不厌,享誉久远。 n1=1OE8:2Kl3?8J

梓潼片粉 F1+1FA2?1EP,.9u

片粉,被誉为梓潼乡土风味小吃三绝之一。食之有麻、辣、冲之味。秉性尚热,嚼之,柔韧凉爽,给人以寒。一道小食,寒热均俱,阴阳相宜。不仅吃起来味香爽口,解饥除渴,且具有清热解毒,益气通脉的功效。梓潼片粉,色绿质嫩,柔滑而富弹性,整洁而层次分明,食时兑料讲究,多配以麻辣酸调料,若浇以豆豉酱汁、窝油高醋,辣椒香油,大蒜芥末,视之绿盈水泛,食之麻辣冲,嚼之柔韧凉爽,寒热俱佳佳,清嫩爽口,阴阳相宜,鲜味独特。 l8.1sw6+,gx2-8H

梓潼酥饼 u2+4jp32Rh2;7j

又名“薄脆子”、“贡饼”,是梓潼名特小吃,和梓潼片粉、镶碗一起被称为“梓潼三绝”。梓潼酥饼历史悠久,手工精制,风味独特,享有盛名。由于其独特的品质,传统的制作技巧和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制约,具有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优异特性。其形如满月、色泽浅黄、酥纹细腻、香而薄脆,具有余味悠长、淡雅恬静等特点,老幼皆宜、久食不厌。2009年9月,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11月,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是梓潼县首个地标性产品。 05.1rI4?9ey8;8Q

蕨根粉丝 d6;5L09?9Bk5?3L

蕨根又名蕨、锯菜等,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有“山菜之王”之称,被日本人誉为“雪果三珍”。蕨根粉丝富含21种元素和氨基酸、铁、锌、钙、黄酮、硒、思、镁、磷等,尤以铁含量极高。 C6;,HA6-4Ml4!2u

荣誉称号

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县 l2.3gr,?2sc1!9T

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B3.1hL6~4lb2;6m

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c9.,Vf4:6uQ9:1L

全国生态食品县 G5-8ZC9:1Nr7!6O

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u1:8cl7-3nG3;8P

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Z5+7EC9?8Yf7.8r

四川省卫生县城 x9,RN3+3Ke6+5O

2017年12月14日,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X3~4Dt7;,xD8+8y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v1.4iV3+4EY5:6J

2020年6月29日,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g33CX5+1Y03-7s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U8.1KZ8?2cM,=1d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i4+3eG7!6ul,?4g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梓潼县人民政府相关热词
梓潼县人民政府子站详情
梓潼县人民政府 共收录 个子站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