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筹建于1958年,始建于1960年1月。早期称清华大学原子能基地,1962年起更名为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简称试化厂)。1979年4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研究所(简称核能所)。1990年11月10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2003年9月经清华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1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更名为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更名后原有设计院资质保留,名称仍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化工系反应工程室是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清洁能源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称号。反应工程教工支部,始终牢记党的教导,加强理论学习,思想引领,把支部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四有新人,开发先进技术,倾心奉献社会。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前身是清华大学1932年设立的机械工程学系原动力工程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78年改名为热能工程系,2017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化学工程与环境生物学系的前身是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于1949年的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2003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从化学工程学院中脱颖而出,成为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随后,2010年1月,化学工程学院与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合并成立了化学工程与环境生命科学系。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在能源领域相关优势学科的支撑,构建与世界接轨的高水平的新能源科学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于2007年3月23日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
主办: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盘锦分院; 地址: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新区大工路2号(盘锦校区)
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内燃机专业及热工教研室的起源,可追溯至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时为大连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机造系”,由国际内燃机领域著名专家胡国栋先生亲手创立,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78年)授予单位,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博士。后经“造船系”、“动力工程系”发展至“能源与动力学院”。
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凌水主校区)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筹建而成,1995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在2009年和201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连续两次获评优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佟振合院士,实验室主任彭孝军院士。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染料及其光化学、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制备技术。
学院目前下设9个系:化学系、化学工程系、化学工艺系、材料化工系、催化化学与工程系、化工机械与安全系、药学系、高分子材料系、精细化工系;1个分院:盘锦分院;3个中心: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基础化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已从传统化工优势领域,拓展到智能材料、先进能源、安全工程、生物医学等新兴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主办:山东大学(威海)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威海校区)
主办: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中心校区)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由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高效能源的深刻转变,我国能源结构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和长期战略发展方向。“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氢能与燃料电池”、“高效节能与储能”等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向清洁、智慧、共享的能源未来,多个学科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正交汇于此。
化学学科是山东大学创建较早的学科之一。山东大学于1912年设立了应用化学学科,1926年设立应用化学系,1930年设立化学系,1986年成立化学学院,1998年成立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年成立化学与化工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起源于1957年创建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是建国后首批开展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