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催化研究组成立于1999年,原组长为徐杰研究员(1999-2018)。现任组长为高进研究员(20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创新特区研究组成立于2017年,目前小组由10位工作人员和15位研究生组成。在不对称催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和上述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和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学科积累。
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简称1816组),隶属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和大连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本研究组以分子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为学科基础,借鉴生物化学工程的理念,致力于生物转化技术、分子微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原创性、前瞻性研究工作,目标是形成获取液体生物燃料和生物基聚合物材料及化学品的新技术,并揭示相应转化过程的分子机制。
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着重于新型氮基储氢材料的研发;探索储氢材料的构效关系及材料设计理念;研究材料吸、脱氢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热力学调变;并将氨基化合物、氢化物等应用于合成氨、氨分解等多相催化及加氢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18T6组)成立于2017年1月,目前研究组由13名工作人员,2名博士后及12名研究生组成。
能源研究技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于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择优支持,是我所技术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定位于为全所及社会企事业单位提供高品质的技术支撑服务,同时兼顾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人事处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号
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在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随之引起的能源迅速消耗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世界能源的日益枯竭已不容忽视。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形势,人们迫切期望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是在原应用催化研究室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而成,现已设立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B类组群)、芳烃综合转化研究组、金催化剂设计与选择氧化研究组和低温分子筛酸碱催化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创新研究组六个研究单元。现有职工100余人,其中研究员17人,研究骨干人员30余人,工程技术人才10余人;另有在读研究生40余人。
储能技术研究部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时隶属于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建设对大规模储能技术及电动车发展对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重大需求,研究部重点研究储能电池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力争建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储能技术研发平台。
昆明分院作为中国科学院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云南和贵州地区的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5个科研单位。截止2017年底,昆明分院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078人(包含所属单位人员),其中科技人员174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281人,副研究员395人。
主办: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20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野生动物细胞库;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龙欣路17号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位于101°25′E,21°41′N,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21.4℃。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