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
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该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保留原级别,并具有法人资格。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室、昆明地质工作站和中科院贵阳化学所等单位合并组成。
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西路99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羊方旺396号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for Plant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of East Asi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在吴征镒院士提议下成立的所级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于2006年12月进入院重点实验室行列,曾用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2013年4月经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更为现用名,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
昆明植物园(含丽江高山植物园和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称:丽江生态站>,下称:丽江园区)占地面积5091亩(丽江园区4073亩),立足云南高原、横断山及及邻近地区,面向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以迁地保育该区域的珍稀濒危植物、特有类群和重要经济植物等为主业,以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的迁地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与公众认知为一体,为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
海盐工程技术中心是由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海盐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三方共同筹集组建。工程中心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科研成果积累、人才优势和综合技术实力,结合浙江地方科技、生态、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充分把握机遇把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科学院立足浙江及华东,辐射整个东部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以应用基础及应用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大农业经济及生态建设、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成果展示与推广、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为合作领域。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是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技术奖获得者,从事植物学研究七十余年,为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吴征镒先生于2013年6月20日逝世。为了继承吴征镒为人治学的崇高品格,弘扬吴征镒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2015年3月决定以法人资格发起方式成立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
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号
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非中心”)是中国科学院2013年5月批准成立的境外科教机构。中-非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由学术委员会指导中心的研究工作。中-非中心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合作局,并以武汉植物园为依托单位,设立管理和协调机构全面负责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