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陕西省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前身创建于1953年。2001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煤炭工业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西安煤炭卫生学校和陕西煤炭职工大学合并组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2011年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
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始建于1951年,2012年6月由原荆门市中医医院和原荆门市石化医院合并重组为“一家医院、两块牌子”,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地市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前身是清华大学1932年设立的机械工程学系原动力工程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78年改名为热能工程系,2017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成立低碳能源实验室是清华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低碳能源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的研究,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发挥学科优势,在解决 能源短缺、改善全球气候环境方面为中国和世界做贡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清华大学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清华 大学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低碳能源战略思想库,国际一流的低碳能源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低碳能源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平台。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始创于1980年,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建的校级研究机构,是中国高校中最早开展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团队,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所属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筹建于1958年,始建于1960年1月。早期称清华大学原子能基地,1962年起更名为清华大学试验化工厂(简称试化厂)。1979年4月经学校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研究所(简称核能所)。1990年11月10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简称核研院)。2003年9月经清华大学2003-2004学年度第1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更名为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更名后原有设计院资质保留,名称仍为“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化工系反应工程室是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清洁能源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先进集体称号。反应工程教工支部,始终牢记党的教导,加强理论学习,思想引领,把支部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四有新人,开发先进技术,倾心奉献社会。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前身是清华大学1932年设立的机械工程学系原动力工程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78年改名为热能工程系,2017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在能源领域相关优势学科的支撑,构建与世界接轨的高水平的新能源科学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于2007年3月23日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
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内燃机专业及热工教研室的起源,可追溯至1949年大连理工大学(时为大连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机造系”,由国际内燃机领域著名专家胡国栋先生亲手创立,是我国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78年)授予单位,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博士。后经“造船系”、“动力工程系”发展至“能源与动力学院”。
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凌水主校区)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由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高效能源的深刻转变,我国能源结构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和长期战略发展方向。“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氢能与燃料电池”、“高效节能与储能”等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向清洁、智慧、共享的能源未来,多个学科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正交汇于此。
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杨雁东一路8号院
2017年1月,中国科学院与大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大连科教融合基地框架协议》,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能源学院是大连创建英歌石科学城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维材料与能源小分子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