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合作建设的全新主体校园之一,以医科和工科为主体学科,将努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地,并成为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增长极。中山大学医学院由原基础医学院(深圳)、临床医学院(深圳)于2017年5月11日调整组建成立。原学院成立于2016年8月,是深圳校区首个建设并招生的学院,首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于2016年8月底报到入学。
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基础上,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起源于1982年设立于原中山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完整的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和资质。学院建有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便携式普及型先进实用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医理论基础、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复合型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科设置齐全,设有19个教研室,其中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中山大学药学院是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于2002年6月成立的第一个学院。学院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为基础,整合了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及中山医学院相关药学资源,以中山大学的综合力量为依托组建而成。
医院管理处主要职能包括教职工公费医疗管理、学生医保管理、校园卫生保健、相关医政工作、全校性医疗对口支持和卫生应急等指令性任务的协调工作等。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据调查,2018年市场规模已达到5304亿元,增长率近20%。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医疗相关科学技术爆发式发展,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在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近半个世纪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全校优势资源于2020年成立的理工医交叉的学科型学院,是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联合会主席单位、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首任理事长和学会挂靠单位、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以及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和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59年,原名《四川医学院学报》,1986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简称即华西·川医,英文West China Medical Center,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始于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综合性大学,也是我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1999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2005年李学勇副部长亲临四川大学授牌的我国第一个开放性国家级生物医学材料专业研发机构。是经国家认证并可对国内外出具具有法律效力检验评价报告的“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的组建单位,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的挂靠单位。
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学校正处级业务实体,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服务。
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的非法人科研单元,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学岛上,是一个以高端物理技术向医学应用转化研究为主的创新科研机构。
主办: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蜀山湖路350号)
“中国科学院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8年12月。目前重点实验室同时汇聚了“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活性多肽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力量,共有14个课题组。实验室立足于云南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围绕灵长类动物和树鼩,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和代谢性疾病,建立人类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开展疾病机理解析,发现鉴定疾病诊断和治疗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研发疾病治疗药物和方法,为改善我国人口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