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一、试验站概况 n3?9bO5=9UQ7-8Z
湖南桃源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简称桃源站),成立于1979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CNERN)试验站,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成员,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ILTER)成员,全国青少年科普基地。 F8-4zH9?4Ug4-5M
桃源站以农业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为基础,以自然集水区为生态系统单元,开展农业生态要素变化动态的联网监测、复合农业经营系统优化构建的生态学研究,为红壤丘陵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人为调控技术体系与模式。科研工作集中在三个空间尺度进行,即:1)宝洞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试验场;2)桃源基地县;3)环洞庭湖红壤丘陵农业生态类型区。桃源站核心宝洞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试验场面积12.3 hm2,根据科研和示范需要,将试验场布置为水土保持示范体、生态景观建设示范体、农林牧复合循环模式示范体、坡地养分流失梯级消纳系统等功能区块,建设有坡地利用模式及生态效应类、农田水肥高效利用类、农田耕作制度类、基础生态过程研究类长期定位试验共计11个(其中20年以上长期定位试验3个),试验场内还包含标准气象观测场1个,长期生态系统观测样地30个,生态观测设施14处,短期试验样地15个,种养基地1个;台站辐射区域内还设有站区调查点2个,试验示范区3个。 W,?,da2+9If3?,l
台站配备有水分、土壤、生物和气象观测研究所需的自动气象站、土壤温湿盐自动观测系统、水位自动观测设备、荧光叶绿素分析仪、光合作用测定仪、便携式多参数水体分析仪、植物节律自动在线观测系统、碳通量观测设备等室内分析和野外观测仪器设备40余台(套),还与研究所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碳/氮分析仪、流动注射仪、水体碳氮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室内分析仪器,同时这些仪器可对外开放;与所区域生态研究室共建有3S实验室和农业生态数据库,台站自建有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成2个样品库和一个植物样品冷藏库。以上条件为桃源站承担和开展各类重大研究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E5~,IA8+,hw6=5O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该站加强了面向社会的科技普及工作。1998年被湖南省科协命名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0年分别被常德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领导小组和桃源县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常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桃源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教育厅和科协联合授予桃源站“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2002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全国科协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2004年7月被湖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同年9月成为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成员单位。2008年5月,桃源站被授予“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称号。 h7.4Px7+9zY6:,R
经过40年的探索和建设,桃源站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可持续农业发展优化模式示范和农业科技宣传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特色的开放型野外研究机构。21世纪的桃源站将以全新的面貌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国农业的持续高效发展,为区域农业生态与生态系统管理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j26Oq5?,rR8:9m
二、支撑条件 P4;7Qq1:2Ob,.5s
桃源站地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有高速公路直达,交通便利。站部建有2400 m2的科研综合楼一栋,客房、办公室、食堂等工作与生活设施齐全,办公、试验场地均实现了Wi-Fi全覆盖,具有良好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条件。 u2?5Ve4+2vg6.4L
桃源站以农业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为基础,以自然集水区为生态系统单元,开展农业生态要素变化动态的联网监测、复合农业经营系统优化构建的生态学研究,为红壤丘陵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人为调控技术体系与模式。科研工作集中在三个空间尺度进行,即:1)宝洞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试验场(12.3 hm2,拥有土地所有权);2)桃源基地县;3)环洞庭湖红壤丘陵农业生态类型区。桃源站核心宝洞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试验场面积12.3 hm2,根据科研和示范需要,将试验场布置为水土保持示范体、生态景观建设示范体、农林牧复合循环模式示范体、坡地养分流失梯级消纳系统等功能区块,建设有坡地利用模式及生态效应类、农田水肥高效利用类、农田耕作制度类、基础生态过程研究类长期定位试验共计11个(其中20年以上长期定位试验3个),试验场内还包含标准气象观测场1个,长期生态系统观测样地30个,生态观测设施14处,短期试验样地15个,种养基地1个;台站辐射区域内还设有站区调查点2个,试验示范区3个。 n9-6of5+1om3=8B
台站配备有水分、土壤、生物和气象观测研究所需的自动气象站、土壤温湿盐自动观测系统、水位自动观测设备、荧光叶绿素分析仪、光合作用测定仪、便携式多参数水体分析仪、植物节律自动在线观测系统、碳通量观测设备等室内分析和野外观测仪器设备40余台(套),还与研究所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碳/氮分析仪、流动注射仪、水体碳氮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室内分析仪器,同时这些仪器可对外开放;与所区域生态研究室共建有3S实验室和农业生态数据库,台站自建有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成2个样品库和一个植物样品冷藏库。以上条件为桃源站承担和开展各类重大研究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v9-4U06:6Hc11g
三、研究方向 a6?2Qn1-2Lx89P
桃源站的学科方向是复合农业生态学与生态系统优化管理。主要研究红壤丘陵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农业资源管理、优化配置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近期研究重点是,以集水区为系统单元,开展复合农业经营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及丘陵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技术开发;依托CERN,进行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动态变化的长期定位监测,为生态网络和区域农业持续性发展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l,2em3!6tR9:3C
桃源站建站初期的任务只是承担研究所的常规的农业田间试验,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实验场。随着国家需求的变化,以及研究所科研重点从一般农业问题逐步转向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资源、生态与环境方面,桃源站也由一个普通的农业实验场发展成了一个国家级的开放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研究和教学基地。目前,桃源站的主要工作任务是:① 针对中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高集约化复合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以及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模式示范。重点研究领域是丘陵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优化、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可持续利用、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治理与修复等。② 开展亚热带丘陵区典型农业生态系统重要生态过程与生态要素的长期定位网络监测,为CERN的长期生态学观测研究计划。③ 作为开放的科研平台,为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生态学领域的合作研究提供试验基地和共享长期观测研究数据。 H17wJ8?2oR4:7x
桃源站研究工作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层面上,一是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试验场;二是基地县;三是环洞庭湖红壤丘陵区。 F3;2gi8+1Ma2=6H
该站的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试验场面积12.3 hm2,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集水区,具有较典型的江南丘陵区农业地貌与景观特征,有关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和长期定位监测计划集中在该试验场实施。 i5;1RV5!3KO7~3j
基地县桃源县是本站开展区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管理和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及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模式示范的核心区域。桃源县地处东经110°50′36″~111°36′32″,北纬28°24′30″~29°24′13″。在农业地貌中,河湖冲积平原占13.4%,低丘岗地占49.3%,山地占36.0%,是一个典型的以丘陵岗地为主体的农业县,研究所和生态站有关区域农业发展的科研项目大多在该基地县实施。 x7=2Kb7+4NW3.5e
环洞庭湖红壤丘陵区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最重要的科研活动区域,也是桃源站的主要科技示范区,包括长沙、湘潭、株洲、益阳、常德、岳阳6市的17个丘陵县(市)。 H7!3JM76md9:7w
四、地理位置 B8-5ak8=5VP3~9S
桃源站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丘陵区的桃源县漳江镇,距湖南省会长沙市约190 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1°27′,北纬28°55′。在区域农业地貌中,河湖冲积平原占13.4 %,低丘岗地占49.3 %,山地占36.0 %。该站代表的经济生态区域是我国亚热带中部以双季水稻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区,代表区域类型为江南丘陵复合农业生态区,光、热、水和生物资源丰富,气候生产潜力高,复合农业经营发达,是我国传统的粮、油、猪、棉、麻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I6-5NZ9=1ZS9:,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